隰叔生士蒍,关于士蒍的描述,《史记·晋世家》载: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69年),士蒍说(献)公曰:“故晋之髃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而城聚都之,命曰绛,始都绛。九年,晋髃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十年,晋欲伐虢,士蒍曰:“且待其乱。” (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蒍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后晋太子申生果自杀。
《史记》还有一段关于士蒍的记载,说晋献公太子春申自杀后,公子重耳、夷吾来朝,探得风声不对,不辞而别献公,“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蒍。士蒍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以上记载,虽然不涉士蒍生平,但可以看出士蒍不但在军队担任重职,而且明晓局势,料事于前,真大智大慧!从杜伯被杀,士蒍事晋献公,时间跨度为约一百二十年,中经隰叔一代,可推,隰叔奔晋必幼,而至献公时,士蒍已过中年也。
二、士会名著于晋
士蒍生伯缺,伯缺生士会。士会为刘氏远祖的又一显祖,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士会名会字季,因封于随(晋文公封,在今山西介休),范(晋景公封),又称随会,范会、范武子。佐晋文公、晋襄公,后辅晋成公、晋景公,以军功显赫当时,在其荫庇下,经范文子(士燮)、范宣子(士訇),至春秋末与魏氏、智氏、中行氏、韩氏、赵氏共为六卿,把持国政。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 故王符《潜夫论》称:“自唐以下,汉以上,刘氏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
晋襄公卒(公元前621年),因公子夷皋幼,群臣议请立公子雍(时公子雍在秦),派士会与先篾往秦迎雍,后在襄公夫人缪嬴的压力下,立夷皋,即晋灵公,并“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史记·晋世家》)。士会在秦为谋士,数次献策攻打晋国:“(晋灵公)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郩。六年,秦康公伐晋” (《史记·晋世家》)。晋灵公七年,晋国惧士会在秦,常为晋乱,乃令魏寿余假装反晋降秦。“秦使随会到魏,因执会以归晋”,等士会到了魏地(晋国魏氏封地),便被困,阻其去秦。这段记载,就是士会亡秦又归晋的经过,士会后人留于秦者复姓刘。留于秦者,有些刘氏谱牒记载为士燮,笔者认为,其留于秦者应该不是原来在晋国的家室,不应为士燮,因士燮在这场变故中并未参与进来在以后晋国的历史中,士燮有一席之地。所以复姓刘的极有可能是在士会在秦国另娶秦国女室的后裔,因士会归晋,在秦国家室势危,又恐怕被秦国加害,乃复姓刘,至“获于魏”,故其间默默,不载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