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唐宋八大家”后裔的重大发现(一)

2009-10-15 11:35
来源:中华文化资讯网 作者:寻根问祖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的研究作品不计其数。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的研究作品不计其数。但由于50年代以来,大陆一度对宗亲之间的联谊活动视为封建活动,将家谱列为“破四旧”的对象,致使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谱牒学研究被中断30余年。近年来,谱牒学开始恢复与重建。特别是历代名人的后裔研究也日益引起关注。为此,笔者最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宗谱,对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后裔有了重大发现。

柳宗元后裔潜隐于山西沁水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的传记和作品对其先世记载很是详细,惟独没有记载他的后裔任何文字。大家都知道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州人(今山西运城),亦称柳河东。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最后病逝广西柳州。他力主革新而遭陷害。贞元21年,其同党王叔文、王丕显先贬后杀,而柳与刘禹锡、韩泰、韩哗、陈润、凌淮、程异、韦执宜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由于仕途蒙难,加之二王先贬后杀的遭遇,“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者”柳宗元深感前途未卜,为避“灭绝九族”之祸,他被贬临行前即命河东柳姓世家分散外迁,因“中条道中,皇恩食邑”,故而柳氏之一大系便弃府始徙至沁,隐居中条道中历山一带。恪守祖训,耕读为本,隐姓埋名,历经宋、元,门庭不宣。明永乐4年,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治文赐进士出身,又与河东杨府千金喜结良缘,为光宗耀祖,便大兴土木,选址建宅。

明嘉靖25年,柳氏第6代后人柳遇春中进士,皇赐“青云接武”金匾,柳家再兴土木,历经28载,建13院府邸,吏部尚书王国光亲题楹联“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春暖出龙头”。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现存的“河东世泽”、“司马第”两块门匾和《柳氏家谱》中“柳氏系河东世泽……唐末世祖,永州司马”,以及村内关帝庙碑文中“关帝与吾同乡”(柳宗元与关公同为河东人)、“念祖怀乡”等记载均可佐证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同宗后裔住所,是否为柳宗元直系后裔因缺谱系,目前仍无法确认。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柳氏民居现存有朱熹、王守仁、文征明等历代名人的书法墨迹碑刻,甚属罕见。当然,随着谱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柳宗元后裔。

潮汕台湾韩姓同系韩愈裔孙

韩清奇,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迁居于潮州府揭邑之霖田(今揭西河婆)。据揭阳《韩氏族谱》记载,韩清奇的远祖是唐朝末年卜居于福建沙县的兵部侍郎韩。韩(842-923),字致光,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官拜左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乾宁三年(897)任兵部侍郎。后为避迫害而占籍福建沙县,成为福建韩姓的始祖。按江苏《锡山韩氏宗谱》,韩乃是韩愈的五世孙。

韩愈生韩昶,韩昶生韩绾,韩绾生韩亘,韩亘生韩。由此看来,韩清奇是韩愈的后世裔孙。据韩思道编撰,刊于1973年的《韩氏家乘考》,祖籍河南孟县(韩愈家乡)的韩姓“清”字辈中,有韩清濂,韩清溪。后来两人皆南下迁徙卜居台湾。这说明,河南孟县的韩姓辈序与由福建莆田迁潮的韩姓辈序相吻合。从而可以看出,福建莆田的韩姓是由河南孟县的韩姓辗转迁徙而来的。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韩清奇(福建莆田人)是韩愈(河北昌黎人)的后裔。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