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
钓源古建筑中,营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是祭祀欧阳修的“文忠公祠”。始建于北宋末年、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的这座祠宇,前有30多米长的甬道,上饰宝顶的门坊,内有天井、回廊、串楼、殿堂,整个建筑群落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建筑风格的丰富多样,是钓源古建筑中最显著的特色。既有常见的单檐屋面,又有罕见的重檐瓦顶;既有遍及南方民宅中的马头墙,又有建在前后瓦檐上的骑瓦风火墙;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式厅房,又有庭园式、院墙式等风格迥异的居屋。建筑构件中的枋檩雀替,藻井漏窗,往往雕刻有寓意吉祥如意的鳌鱼、蝙蝠、麒麟、奔鹿、走象和梅、菊、兰、桂等花木,以及栩栩如生的文臣武将人物造型。一些历数百年风雨幸存下来的彩绘精品,表现了古代艺术家非凡的绘画技艺。如文忠公祠三扇大门上的文臣画像,线条简洁流畅,勾勒了一个个神态安详雍容大度的官员形象。而两幅面积分别为2.7平方米的鎏金画“求富贵亦寿考”、“访贤才于渭滨”,历数百年沧桑,仍金碧辉煌,丝毫毕现,堪称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一绝。钓源村中还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如迄今尚未见诸史载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手书的欧阳修名篇“昼锦堂记”,仍保留镌有米芾手迹159字的两通碑刻。
文物工作者在对钓源村古建筑群进行全面考察后认为,这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荟萃了我国南方古代民间建筑的主要基本类型,成为浓缩我国古代村落建筑风韵的一处瑰宝,是研究我国古代民间建筑艺术发展历史的理想村址。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