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元曲在海外:清芬播远,逞旖旎名著流传(三)

2009-04-19 09:5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王丽娜
据我国学者李明滨教授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对元曲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列宁格勒大学教授王希礼写的长篇论文《中国的戏剧》(1929)曾涉及元曲。

五、俄苏学者对元曲的译介与研究

俄国译介中国元代戏曲始于 19 世纪初叶,1829 年《雅典娜神庙》杂志第 11 期登载一篇短文《学者之女雪恨记》,介绍了关汉卿的《窦娥冤》 剧情,还叙述了另一种元杂剧《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的故事梗概。1839 年《读书丛刊》杂志第 35 卷译载一篇元剧,名为《樊素,或善骗的使女》,作者郑德辉。经查对,实即郑光祖的《梅香》。1847 年在彼得堡出版高则诚的《琵琶记》俄译本,系由法文转译的。19 世纪下半叶,在 1880 年出版的瓦西里耶夫著《中国文学史纲要》中介绍了王实甫《西厢记》的梗概。俄国汉学家对元代戏曲的评论不多,但瓦西里耶夫院士的论述却相当精辟。他在《中国文学史纲要》里简述中国古典戏剧的演变,指出《西厢记》和欧洲最优秀的歌剧相比,毫不逊色。说它“语言精丽”,“如果撇开语言不谈,仅就情节和剧情的发展,再加上台词和曲词,即使在全欧洲恐怕也找不出多少这样优美的剧本”。

据我国学者李明滨教授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对元曲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列宁格勒大学教授王希礼写的长篇论文《中国的戏剧》(1929)曾涉及元曲。1958 年为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决议:纪念关汉卿创作700周年,在莫斯科出版《关汉卿——伟大的中国剧作家》一书,收入费德林、艾德林、索罗金等著名汉学家的论文及《窦娥冤》、《救风尘》的 译文(均节译)。不久之后,1960 年又出版孟列夫译的《西厢记》,它和 6 年后出版的《元曲》(1966)皆是前苏联汉学界的大事。

《元曲》由原列宁格勒大学汉学家维·彼得罗夫编选并作序,孟列 夫校注,艺术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李好古的《张生煮海》,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张国宾的《合汗衫》,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剧本。译者都是对中国 古典戏剧有研究的知名汉学家,如孟列夫、谢列布里亚科夫、马里诺夫斯卡娅、司格林、马斯金斯卡娅。这是前苏联收集元曲最多的一个选本。 汉学家李福清肯定它让“苏联读者读到 11 个著名的元杂剧剧本”,并且 “从序文中可以得到关于元杂剧内容、主要形象、结构、角色行当和宫 调等比较完整的知识”。

前苏联对元杂剧的评论,最重要的当推索罗金论元杂剧的一本专著:《十三、十四世纪中国古典戏曲:起源、结构、形象、情节》(科学出版社,1979 年出版)。该书从元曲体裁的起源、元杂剧的结构、元 杂剧的人物形象以及元杂剧作者的世界观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元代戏剧作品。出版之后反响颇大。汉学家李福清、谢列布里亚科夫都撰写书评, 赞扬它是最有分量的论元曲的著作。李福清写道:“这本书的主要价值, 不仅在于资料丰富,而且有独到的见解,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新颖。”此外,盖达的专著《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科学出版社,1971 年,126 页)也论及元杂剧,系作一般性的介绍。

六、日本学者对元曲的译介与研究

17 世纪初,《西厢记》等便已入藏日本御文库。元曲传入日本,当比这早得多。江户前期的著名学者新井白石注意到元曲与日本的能乐在舞蹈、歌唱、舞台结构、角色分配等方面的类似点,他在回答有关元曲的问题时,已提出元曲孕育能乐的看法,并在《俳优考》中进一步推测在镰仓之末、室町御代制之初,日本和中国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元杂剧传入日本并影响日本,使日本俳优从效仿唐朝散乐转而摹仿元剧,发展起能乐表演艺术来

《俳优考》是日本最早的戏剧论文。同时代的荻生徂徕在所著札记《南留别志》中也谈到能乐是模仿元杂剧而作,元杂剧是入日元僧带进并传授的。这些看法,对明治大正时期日本的戏曲研究者产生过影响。1826 年荷塘道人远山一圭(17951832)著《北西厢注释》,名《谚解校注古本北西厢记》。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学理论方面成绩显著,社会上鄙视戏曲的观念受到冲击。幸田露伴首先撰文介绍元曲的内容与艺术成就,所作《元曲梗概》(收入《露伴丛书》)等,在叙述元曲名作情节的同时,对其艺术性作了较高的评价,特别是对关汉卿极为推许。森槐南也在《汉学》杂志(第18期)上连载了《元人百种曲解题》,他们的功绩主要是在唤起学者对元曲研究的注意方面。森槐南在东京帝国大学汉学科讲授戏曲,把元曲列为教学、 科研的重要内容。京都大学的狩野直喜除讲读《汉宫秋》、《窦娥冤》之外,还发表了《〈水浒传〉与支那戏曲》、《〈曲录〉与〈戏曲考原〉》、《读曲琐言》(《支那学》11122)等文章。狩野直喜在教学中按照《北曲谱》、《中原音韵》正确地读解曲文,一字一句皆不马虎,力图讲明意义,在读曲法方面,是幸田露伴与森槐南所不及的。因而,青木正儿在《君山(狩野直喜)先生与元曲和我》一文中说:“先生实为我国元曲研究的鼻祖。”狩野直喜曾自言:“我是考证学。”他的学风对他的学生很有影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