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实践与思考:中国书法在美国(4)

2009-05-10 13: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交汇与互补: 洋学生缘何爱上中国书法 科罗拉多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约罕娜,从2002年开始学习中文,当中国书法与文化课程在学校第一次开设的时候,她

交汇与互补: 洋学生缘何爱上中国书法

科罗拉多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约罕娜,从2002年开始学习中文,当中国书法与文化课程在学校第一次开设的时候,她就注册上这门课,她的中文名字叫金晓阳。在课堂上,她第一次开始用毛笔书写,学得非常认真,每一次的作业完成得最多最好。当她完成了第一学期的书法学习之后,她写的的书法论文标题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书法家”。她在论文中,从王羲之到清朝邓石如等多位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在不同的书体中描述介绍,还特别在专业网络上选取了真草隶篆的书法样品,呈现在她的论文中。在论文中写道:“学习中国书法历史,我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写汉字从由困惑变成一种愉悦,增加了学习中文的兴趣,为我开启一道艺术的大门,促进我将要继续把中国书法学下去”。金晓阳从2002年秋季一直到2004年春季,她参加了每一学期的书法课程学习,她的认真刻苦和天赋,使她在两年之后写了一手干练的中国毛笔字,且真草隶篆都有涉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下,她在2004年6月的毕业典礼之前,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个人书画展,她的二十多幅中国书画作品,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赞赏。学校校长特别为她颁发一笔奖学金,奖励第一位办中国书画展的在校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她荣获“亚洲研究”最佳学生奖。金晓阳在展览会上特别送给指导老师一张纪念卡片,上面写道:“我由衷地热爱和敬重中国书法,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谢谢你!”

恰尔希是一位心理学专业的科罗拉多学院的女学生。当金晓阳最后一个学期学书法的时候,和恰尔希成为同学。她是一个来自加州的白人学生,没有任何中国文化和汉字的基础,但她具备了西方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当她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时候,就显现出她的灵气和才能。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重点对她辅导,提供更多的学习练习资料。她看到金晓阳的书法作品,下决心说:“我也一定能和她写得一样好”。她说到做到,平时勤学苦练,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尤其可贵的是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份独特的领悟和锺爱,她在阅读了有关书法参考资料后,很有体会地说:“我对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方法和艺术样式非常喜欢,那是在英文世界里所没有的。毛笔的线条和汉字的结构,把艺术家的性情和情感融入在作品中,它能表现一种人内心的精神”。“我虽然没有学过中文,一开始的时候对文字的结构和毛笔很难把握,最初的老师的指点和示范非常重要,书法的美,有时是一种隐藏在字后的美,需要点拨和引导,入门之后就有一番别样美丽的天地。”恰尔希也从那时起,连续三个学期学习中国书法。在今年学院的春节晚会上,她表演写书法“新年好”的节目,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一些中国同学看到她写的书法作品,感慨地说:“写得真好,她激发我们都想来上书法课。” 恰尔希表示,只要她在大学一天,她会把书法作为一门持之以恒的课程学下去。学中国书法,她说得到了高出预想的 “超值收获”。上个学期,她还就中国明末清初的诗人书法家徐渭为题,收集资料,写了一篇题为“徐渭和他的书法精神”的英文论文,成为她亚洲研究的专题报告。

弗瑞斯特是纳罗帕大学的学生。他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上书法课,现在已经完成书法提高班的课程,对书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是学校的秘书,五年前她作为在校职员选修了中国书法课,弗瑞斯特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他在家中看到母亲练习写毛笔汉字,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对那支柔软的毛笔写出优美线条和文字,产生了特别的印象。当他成为纳罗帕大学的学生之后,就选修了中国书法课。他很努力,也对中国文化哲学有所偏好。他把学习中国的比道德经和有关哲学观念,融合到书法学习中去,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哲学内涵。他以道德经为内容创作的一幅书法条幅,在学校的学生艺术展上广受好评。他用大笔书写的对联,也体现出一种青春的气脉和豪爽精神。两个学期的学习,加上假期内不间断的练习,使他对中国书法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和训练,弗瑞斯特在学期论文中写道: “我也曾经学过英文的书法(calligraphy),那是用一种特别的笔写的英文美术字体,有时也有一些颜色和图案造型。当我学习了中国书法之后,我体会和比较两种不同的书法,感觉中国书法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它展现出中国艺术的简洁性而又变化无穷的魅力。它的每一根不可重复的线条,多是艺术家那时那地生命状态的记录。由此,我也体会到毛笔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它的独特功能足以让它在历史上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未来。我为我选择的中国书法课而感到庆幸。”

努力与期待:开拓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受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之任,笔者于2005年6月组织率领了美国大学教师书法访华代表团,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的师生和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和进修学习,这是中美教育史上的首创,得到了很好的互相了解和促进的效果。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特别为此次中美书法教师交流活动题辞:“中国书法走向世界,需要教学以及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沈鹏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海外的书法教学和创作。这一教学互动,也给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和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某些新的信息和启示:即中国书法课程正在海外大学的逐渐推广和拓展,一方面为国内的书法专业,研究机构和有关出版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显示了一个全球性的更宽广的空间。教育,是书法文化输出的可行管道。海外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有创作水平、有外语授课能力的书法教师。二十一世纪,是东西文化对话,多元文化共存的新时代。中国要成文化大国,应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和对中华艺术的自信, 确立全球视野的跨文化对话的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有计划有部骤的文化传播事业。中国书法要作为中华文化名牌和“良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具有使命感的文化传播队伍,致力于长期的准确的传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和展览,和西方艺术形成良性对话和互动,可以让更多的没有东方背景的人领会和欣赏中国书法,让中国书法逐步确立一个世界范围的美学座标,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编辑:雁飞)
相关文章:
陈绛教授畅谈海外对严复的研究
海外汉语老师:文化是语言的支撑
东方宗教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
精彩推荐:
胡适眼中的教育家张伯苓
“南张北齐”之张大千生平
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的艺术人生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