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风”

2009-07-31 16:36
来源:华夏文明 作者:苍淑珺
借流行歌曲推广经典名篇,部分看似唯美,实则堆砌词藻,经不起推敲—— 日前,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借流行歌曲和明星来推广经典名篇。从周杰伦的《

借流行歌曲推广经典名篇,部分看似唯美,实则堆砌词藻,经不起推敲——

日前,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借流行歌曲和明星来推广经典名篇。从周杰伦的《青花瓷》备受青少年喜爱就可以看出此举的可行性。《青花瓷》、《东风破》、《寂寞沙洲冷》……这些“中国风”流行歌曲在歌迷中传唱的同时,也让青花瓷、水墨色、琵琶曲等经典诗词中的元素和意境深入人心。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一些“中国风”歌曲,歌词看似唯美,实则堆砌词藻,经不起推敲。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艺术

“传统诗词的传播需要加入时尚元素,吟唱经典和流行歌曲并不排斥。”对于此次国家语委提出的用流行歌曲和明星推广经典名篇,许多传统诗词爱好者及音乐人都十分赞同。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对记者说,许多流行歌曲都是从古代诗词曲赋中汲取营养的,比如《涛声依旧》、《霸王别姬》等曾风靡一时的歌曲,都是通过“唱”的形式传承经典的。王建元还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台湾音乐人从唐诗宋词中挑选出十余首经典曲目,由邓丽君演唱,制作的专辑《淡淡幽情》曾轰动一时,因此,借力流行歌曲和明星效应推广诗词经典,确实是一桩事半功倍之事。

“中国风”不是词藻堆砌

从2000年周杰伦推出《娘子》开始营造流行歌曲“中国风”概念,到现在大批用江南、长安、三国、杏花春雨、青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装的“中国风”歌曲涌现,这股“中国风”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走味”、“堆砌卖弄”的现象。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