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汉字在韩国: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2)

2009-09-30 11:5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甲午战争后汉字走入低谷 “训民正音”出现后400多年间,汉字仍在朝鲜半岛占据主流地位。直到19世纪末,“谚文”都被看成是二流文字,只限于儿童和妇

甲午战争后汉字走入低谷

“训民正音”出现后400多年间,汉字仍在朝鲜半岛占据主流地位。直到19世纪末,“谚文”都被看成是二流文字,只限于儿童和妇女使用,而正规文书一定得用汉字书写。不过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已开始迅速动摇了汉字的地位。

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中国国力的衰落,朝鲜民族昔日对汉文化的崇拜心理也开始减弱。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曾经的天朝帝国更是沦落为与李氏王朝同病相怜的伙伴。所有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字的地位。就在清朝的北洋水师被击败的1895年,李氏王朝进行了被称为“甲午更张”的改革。从这时起,其官方文书从专门使用汉字过渡到汉字与表音字结合使用。

接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期间,”训民正音”文字的地位迅速确立起来。1910年8月,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武力胁迫与政治讹诈,迫使大韩帝国政府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奴役朝鲜半岛的30多年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文化殖民政策达到同化朝鲜民族的目的。1910年,日本针对朝鲜历史地理书籍进行了一次全国性搜查,将大量本土文字书籍没收烧毁;1938年又下令取消中学课程的韩文教学;从1941年起则强迫完全采用日本学校的课程,取消所有韩文课程。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居然大搞所谓“创氏改名”,规定这个时期出生的朝鲜人必须改用日本姓氏。面对如此屈辱,不少朝鲜人选择自杀,或大批流亡到中国东北,以避开改姓。

日本人没有料到,他们这种试图消灭民族意识的做法,只能激发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事实上,正是由于日本的压制,反而促使曾经受冷落的“谚文”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广。在那个年代,使用“训民正音”成了民族主义标志,被视为反日爱国的象征,汉字的地位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汉字在韩国的命运一波三折

1945年,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一些表音字学者提出凡爱国者应全部使用表音字。1948年,韩国政府制订法律,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只有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很多参战青年读不懂混有汉字的教科书,韩国政府便在军队中统一使用表音字。1968年,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在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字。这些政策最终造成韩国20到40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因而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有趣的是,那些全面废除使用汉字政策的制订者,几乎都受过严格的汉学教育。像李承晚年轻时曾中过秀才,不仅善于写汉诗,书法也很漂亮。至于全面禁止使用汉字的总统朴正熙,其书法造诣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