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大别山间 千年“楚风”传新声(3)

2009-10-07 10:13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金文兵 李森林等
鄂东民歌 含有《诗经》传承 罗远认为,通过《光阴似箭》这类古曲,可以将鄂东民歌的历史上溯到我国上古时期,并可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牵

鄂东民歌 含有《诗经》传承

罗远认为,通过《光阴似箭》这类古曲,可以将鄂东民歌的历史上溯到我国上古时期,并可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牵上线来。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疑问,《诗经》分“风”、“雅”、“颂”三个大的部分,其中,“风”收录了15国的民歌(以“国名+风”命名),有些小国的地盘可能只等同于现在的一个小县的面积,同样有民歌收录其上;而作为当时的诸侯大国之一的楚国,却没有与一个大国身份相适应的“楚风”。

关于这一点,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以清人廖元度为代表的一派,观点相对中肯,他们认为,一是当时的楚国还没有受封,不能算是真正的一个诸侯国;二是楚地隔着汉水、长江,“游离”于北方的周朝中央政府管辖之外,不光不听招呼,有时还闹点小矛盾;三是楚地的方言是所谓“鸡唱”之音,它的发音和民歌曲调又比较特别,于是在《诗经·国风》中是以《周南》 、《召南》、“江永汉广”概之。

《周南》《召南》共有歌谣25首,且被列为《诗经·国风》前二位,这些歌谣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春秋中叶以前长江流域诗歌的发展状况和创作成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三章,每章的前两句,是对桃的赞美;后两句则是以桃喻人,祝愿桃能福泽家人。因此,周代以来,它便成了民间流行的婚礼仪式歌。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鄂东一些地方,人们在举行婚礼时仍要“歌《桃夭》三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萎,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情歌《汉广》充分表达了歌者求偶时的渴望和追求。它的三章歌辞虽然朴素通俗,却委婉缠绵,巧妙的比兴和真切的描绘,使之蒙上浓重的浪漫色彩。而诗中的“思”,是当作楚地方言中的语气助词,等同于 “兮”。

《汉广》的这种比兴手法,在鄂东称为“鱼衔尾”、“鱼咬尾”,意指回环往复,层层递进,“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它对后世诗文创作有很大影响,被称为“衣被百代的文学滥觞” 。

刘艳庭、罗远和鄂东地区一大批民歌收集者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古风”与《诗经》、《楚辞》中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共通之处,再加上一批“古曲”的传承,显示鄂东民歌与《诗经》中的《周南》民歌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