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青年戏剧:面对市场与艺术的两难(组图)(2)

2009-12-21 16:1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一元一
市场压力下的奇妙想象 不过,青年人的戏剧创作,也不乏在市场压力之下的奇妙想象,不乏以生活的经验来创造艺术表达的激情。比如赵渺近些年来一直

市场压力下的奇妙想象

不过,青年人的戏剧创作,也不乏在市场压力之下的奇妙想象,不乏以生活的经验来创造艺术表达的激情。比如赵渺近些年来一直坚持着对形体戏剧的探索,坚持着用笑的方式来讲述哀伤的情感故事——这一坚持,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舞台语汇。在这一脉络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还是青年导演黄盈——他的最大特点在其从不同的戏剧风格、戏剧手法中吸取营养。在《未完待续》中,他强调的是用灵动的表演透露出青年人面对人生的迷惑;在《西游记》中,他几乎将戏剧的游戏性贯彻到底;在《卤煮》中,他用非职业演员打造出一种带有粗粝质感的写实风格,以一种探究的眼光打量着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在《马前!马前!》中,他又变得更为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而无论他的戏剧形式如何变来变去,他一直关注的是当下生活中的问题、情感与经验。黄盈的作品,最让人感到有希望的是他和当下生活的碰撞与对话。他直面生活中的问题,注重与人的情感世界的沟通;他用变幻莫测的戏剧语言表达的,是对漫渺人生的窥探与深层情感的细腻探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青年导演力图在市场“体制”之外做些“凶猛”的戏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孙小杭。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用身体性来表达他的社会观察。此外,诸如王翀的《自我控诉》、康赫的《采访记》等等,都带有强烈的实验气质。

商业对艺术的伤害远远大于建设

本就有些混乱的戏剧市场,随着这两年剧场建设脚步的突然提速,更显得有些迷茫。但这并不说明,戏剧市场就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拖垮了戏剧艺术发展的负面因素。如果说单纯的商业行为是我们需要警惕的,那么“市场”这个整体环境却是无法逃避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把市场这一动态的要素完全隔绝于创作之外,将创作封闭在单纯的艺术、“实验”范畴之内,也是很难在艺术上有真正大的突破的。

但市场这一变量的巨大推动力,自然会影响到戏剧的表达方式与年轻戏剧家的美学态度。在戏剧市场“爆炸性扩展”(随着剧场建设的快速扩展)的过程中,商业带给戏剧美学的伤害,到目前为止,的确远远大于市场带给戏剧艺术的建设。比如说现在市场上最为火爆的“麻花”系列,自其投入市场的8年来,一直坚持着“搞笑”的路线。那种有些无聊的搞笑伎俩(比如说男扮女的反串),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戏剧市场的范围,但在某种意义上也让市场不得不停留在一个比较缺少美学的初级阶段。与之相反的另一个脉络,是那些带有很强的实验性的作品,却又将戏剧美学过分抽象化了。比如王翀的《自我控诉》,在导演精心控制的剧场空间内,在经过设计的演员对于观众的挑衅刺激中,这部作品呈现出的戏剧效果,封闭在艺术的内部世界中,缺少的是戏剧美学所必须扎根的现实生活。

对于青年戏剧人来说,市场和美学都是个难题。而目前青年人在市场上的探索,要远远大于在美学上的成就。戏剧创作,呈现出多元的美学取向;但每一种方式,都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力度,也就很难让人心悦诚服地认同。一拨又一拨青年戏剧人的登场,并不必然保证一个崭新的戏剧时代随之到来。这是现实,是困境,但并不是宿命。市场和艺术的两难,考验的是青年戏剧家们如何将市场的压力转化为面对现实的动力,如何将艺术的兴趣置于对生活本身的热情与反省——也许只有经过这双重考验的创作,才能真正形成未来戏剧的新景观。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