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紫砂壶曾闪耀巴拿马世博 百年后助兴上海世博

2010-02-05 11:57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素年锦时
95年前,江苏当局召集一批宜兴制壶艺人,为世博会赶制了一批精美紫砂壶。从壶底的落款寻看,彭学伟的“梅桩”紫砂壶出自宜兴一家名为“护封”的商号。

仿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造型的紫砂壶
 
亮相1915年世博会的“梅桩”紫砂壶
 
两把壶,一把方正端庄,一把圆润华美,虽然都是因世博而制,但彼此却隔了九十五载春秋。2010年1月25日,在上海浦东的上海陶艺研究中心,看到这两只盛名在外的世博壶时,一种厚载历史的积淀感,徐徐涌上心头。
 
百年前扬名大洋彼岸
 
那只方正端庄的紫砂壶是浦东人彭学伟收藏的宝贝。见面时,彭学伟用双手从包内掏出一个金黄色的方盒,盒里是一个被层层软布包裹的圆物。解开软布,方见一个巴掌大的圆柱形紫砂壶。彭学伟小心谨慎地将壶端放在茶桌上,字句响彻地说:“这就是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展示的紫砂壶,叫梅桩壶。”
 
1915年,岁属乙卯。刚刚在北京天坛祀天祭神的袁世凯,还在期盼着福祉的到来。千里之外,一艘满载中华国粹的运船正驶向美国旧金山,彭学伟的宝贝梅桩壶就列展其中。那年,为扩大巴拿马运河的国际声誉,美国人在旧金山办展举行世博会,并派专员至北京邀约袁世凯送宝参展。有心树立国威的袁世凯在国内罗致了大批国粹精品,送至世博会展出。
 
紫砂素有泥中之王的美誉,薄薄一层紫砂,经风干研磨水洗后,塑之以型,烧至成壶。据史料考证,从北宋开始,紫砂壶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并逐渐传至民间。由于泥质可塑性特殊,宜兴紫砂自古就有“价埒金玉”之说,宜兴紫砂壶也因形制优美、颜色古雅而被奉为艺术收藏佳品。
 
95年前,江苏当局召集一批宜兴制壶艺人,为世博会赶制了一批精美紫砂壶。从壶底的落款寻看,彭学伟的“梅桩”紫砂壶出自宜兴一家名为“护封”的商号,制壶的艺人姓张,其他一切背景故事则无从考证了。
 
紫砂壶在1915年的世博会上赢得了头等奖,不过夺魁的并不是“梅桩”,而是“掇球”。“掇球”紫砂壶出自宜兴名家程寿珍之手,造型上看是三球互相包含的模样。运送出国的一批紫砂壶,却只有极少一部分能荣归故里,“掇球”被留在了海外,而“梅桩”幸运地登上了返乡的运船。
 
岁月悠悠,世事荏苒。“梅桩”也是多番辗转,未见寻踪。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成功,这只在百年前见证过世博盛况的紫砂壶,却机缘巧合地出现了。申博成功后的一天,彭学伟如往常一般流连于南汇古玩村,一张紫砂壶的照片让他停顿了脚步。彭学伟感兴趣的是壶身的一排英文字样,后边还跟了一个日期“1915”。把玩古董收藏多年,彭学伟明白在紫砂壶上表刻文字,多有非凡用意,于是他花重金,将这只紫砂壶收到了自己手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