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紫砂壶曾闪耀巴拿马世博 百年后助兴上海世博(2)

2010-02-05 11:57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素年锦时
事后查证,彭学伟买到的古壶确实是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梅桩紫砂壶。 百年后助兴上海世博 上海陶艺研究中心主任陈磊对梅桩推崇有加。指着壶身的
 
事后查证,彭学伟买到的古壶确实是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梅桩”紫砂壶。
百年后助兴上海世博
 
上海陶艺研究中心主任陈磊对“梅桩”推崇有加。指着壶身的梅花树枝纹理,陈磊感慨道:“这是比喻枯木逢春,很有精气神韵,里面的茶垢和颜色,都体现着它经历过动荡和沧桑。”
 
陈磊原是河南籍商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迷恋上了紫砂壶。如今陈磊手上一共收藏有300只紫砂壶精品,为弘扬紫砂壶文化,他自筹经费建立了上海陶艺研究中心。谈及弃商痴迷紫砂壶,陈磊称他自幼就有“紫砂情结”。
 
“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好像叫《神奇的紫砂壶》,里面说紫砂壶无毒无害,不放茶也能喝出茶的味道。后来做了生意,我忽然觉得自己该买只紫砂壶了,结果一发不可收。”陈磊说。
 
世博会将至,陈磊觉得紫砂壶也不应该寂寞,就有了设计一只世博紫砂壶的念想。“这个想法要实现起来不容易,世博会包罗万象,怎么用一只小小的壶去表现,无论取还是舍都很难办。”陈磊就这样斟酌举棋了整整三个月。九十余日后,一只世博紫砂壶的设计终于跃然于纸上。陈磊很快将设计送到了宜兴,请陶艺世家出身的惠祥云亲自捏型烧制。
 
终于,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一只寓意中国世博的紫砂壶诞生了。
 
在上海陶艺研究中心,许多紫砂壶的玩家回忆起了首次见到世博壶的心情。玩家钱国富说,他第一次见到世博壶真品,就被其设计的精美打动,越看越爱。视“梅桩”为宝贝的彭学伟,对世博壶同样赞服。彭学伟说,世博壶设计很现代。
 
这只被众人夸赞的世博壶,同样一个巴掌大小。整个壶形呈圆弧状,曲线饱满。最有趣的地方是壶盖的顶端,是一四方柱体的盖帽。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盖帽取自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形,能将偌大的场馆精细模拟到尺寸大小,其精美程度令观赏者啧啧称奇。
 
盖帽与壶盖连接处,是一个红色的中国地图,中国馆立于其上,取中国世博之意。与此相呼应的,是壶身外观印有的世界地图,有世博会包罗世界万象的含义。介绍自己心血之作时,陈磊还强调,世博壶的壶把形态上模仿了千年玉文化中的龙形态,壶嘴则以商周青铜文化中的凤鸟为样,喻“龙凤和鸣”意义。
 
除了造型外,世博壶的材质也颇为考究。世博壶选用宜兴黄龙山紫砂,制作中用齐紫、绿、红三种泥料。用手轻抚世博壶表面,感觉有几分润滑,又有几分实在,手感极佳。
 
陈磊希望这把世博壶能够如百年前的先辈一般,扬中华文化威名,让紫砂壶工艺动容世界。
 
世博历史之谜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