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天一阁古籍保护修复探秘

2010-03-09 11:40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秩名
一个是原生性保护,一个是再生性保护,天一阁博物馆的古籍保护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作为一家博物馆,天一阁切实地承担起了保护、抢救古籍,传承中华灿烂文明的神圣责任

  近段时间,两件事对天一阁有着代表性意义。一是文化部公布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天一阁与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11家图书馆一起,名列其中。这意味着天一阁具备了对国家级珍贵古籍的修复资质;二是馆藏的3万卷善本数字化工程已完成一半,今年6月将全部通过扫描转化成数字化电子文本,“深藏闺中”的天一阁古籍将“出阁”和市民见面了。


 
  一个是原生性保护,一个是再生性保护,天一阁博物馆的古籍保护真正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作为一家博物馆,天一阁切实地承担起了保护、抢救古籍,传承中华灿烂文明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

 

天一阁古籍保护修复探秘


 
  站在传统和现代的路口,天一阁执着地守护着文明的薪火。 


  天一阁的西大门终年游人如织,北面的天一街却清静得多。从天一街南侧的一扇小门进去,经过弯弯曲曲的甬道,走上几阶木制的楼梯,就来到了天一阁古籍修复工作室。 


  在那间略显简陋的屋子里,王金玉正伏在案板上修复一页暗黄色的纸卷。一旁的案头,摆着一支毛笔,一碗清水,一碗调好的糨糊,一个鬃毛刷子,一个喷壶。书页看上去显得暗黄,部分变黑,边缘已经残破,但剩下的字迹依然清晰,带着不同时代批注的痕迹。她看似漫不经心地拿起塑料喷壶,在边缘卷起处喷一点雾水,那纸微潮,坚硬的边慢慢变软,字迹却无一点晕染。这时她右手拿起镊子,左手压着纸背,轻轻将折起处挑起抚平,它就服帖在后面薄薄的衬纸上了,纸边的字也显露出来。
 
  王金玉的神情舒展开了。这样的动作她几乎每天都在重复。“修补古籍,先要学会怎么拿书。规范的做法是,手要放在二分之一处朝上一点。”王金玉对记者说。 


  王金玉是天一阁博物馆藏品修复部主任,已有30年修复古籍、书画装裱的经验。“古籍修复讲究很多,这不是故弄玄虚,它关乎文化根脉的传承。每一册古籍都是一个文明的片断,需要我们用一片赤诚之心去延续她的生命。” 


  在千百年的历史流转中,经过聚散转手、天灾兵燹、虫蛀霉蚀,许多珍贵的书籍遭受损毁,有的甚至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现藏古籍30余万卷、15万余册,其中珍本8万余卷;历代名人字画4400余件,历代碑帖4000余件。这其中就有2万余册古籍、相当数量的书画亟需修补。 


  目前天一阁有56部古籍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四书或问》、《华夷译语》、《两汉博闻》、《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苏文》、《苏长公小品》等6部41册古籍被确定为首批修复对象。
  
  “俗话说‘纸寿千年’,纸的寿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酸化、变质。天一阁的古籍修复堪称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纸上战争。”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贺宇红说。 

 
  离不了的传统工艺 

 

  一些深藏内库的古籍善本,如同病入膏肓之人,或断裂,或焦脆,或黏结,或絮化,或虫蛀,有的千疮百孔,有的板结成砖。残破严重的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打开纸包以后,身后不能有人行走,还要尽量屏住呼吸。如果喘气稍微大一点,里边的纸屑就要飞起来。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