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古典名著无国界——《红楼梦》在海外(4)

2010-08-28 14:5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立
雅歌和铎尔孟 不过,李治华是幸运的。在《红楼梦》的整个翻译中,他的爱妻雅歌鼎力相助,陪伴左右,润色译文,打字校对。他的老师、在中国生活了
雅歌和铎尔孟
 
不过,李治华是幸运的。在《红楼梦》的整个翻译中,他的爱妻雅歌鼎力相助,陪伴左右,润色译文,打字校对。他的老师、在中国生活了48年的法国著名汉学家安德烈·铎尔孟也倾其暮年之力,帮他进行校审工作。
 
雅歌是李治华在里昂留学时的同窗,法文名为雅克琳娜。当时,她正在学习中文,李治华来到班里时,老师希望能在班里为他找个“学伴”,雅克琳娜自告奋勇。于是,两个异国青年出于对不同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走到了一起,并在接触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李治华还为她起了个中文名字李雅歌。在李治华的整个翻译生涯中,雅歌成为李治华不可或缺的助手,凭着母语的优势,为李治华润色译文。
 
铎尔孟也是《红楼梦》翻译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他,《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就难以启动。因为,教科文组织对翻译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著,必须要有一位作家兼翻译家挂帅把关,才能最终获得教科文的同意。而铎尔孟恰在这时结束了48年的中国之旅,回到法国,可谓恰逢其时,天助李治华。
 
铎尔孟早在1906年就来到中国,并同蔡元培等人共同创办了中法大学,教授法国古典戏剧,法国诗歌及翻译课程,一呆就是48年。铎尔孟对《红楼梦》也情有独钟,共同的爱好使他与李治华一拍即合。1954年铎尔孟回国后,就立刻将10年余生全部投入到《红楼梦》翻译的校审之中。这期间,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切磋翻译中的难题。十年如一日。遗憾的是,铎尔孟1965年去世,没有能看到译著的出版,这不能不是一大憾事。但这位法国老人在《红楼梦》翻译中发挥的作用却广受后人赞誉。
 
1981年11月,《红楼梦》法译本由法国著名的加里玛出版社列入享有盛名的古典文学“七星文库”丛书出版,让法国文坛不少人惊愕地发现了中国文学中这颗“璀璨之星”。
 
法国人眼中的《红楼梦》
 
白乐桑先生是法国教育部的汉语总督学,也是一位在法国推广汉语颇有建树的汉学家。李治华曾是他的中文老师,他十分钦佩老先生能有如此勇气与毅力,耗时27年翻译了这本不朽之作。他认为,《红楼梦》法译本的出版无疑大大推动了人们对《红楼梦》的了解,促使更多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人走进了书店。他回忆说,当时《红楼梦》法译本的出版无疑是法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译著在《七星文库》系列出版,更说明了出版界对此书的充分肯定,仅此一条就说明了《红楼梦》具有相当的“品位”。
 
白先生还记得,《红楼梦》法译本的出版引起了不少媒体的评论。法国《鸭鸣报》就在一篇评论中写到,“曹雪芹有布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巴尔扎克的洞察力及再现社会各阶层的能力”。不少评论家都将曹雪芹与莫里哀、大仲马、巴尔扎克等世界一流文豪并论。
 
白先生认为,尽管《红楼梦》在法国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红楼梦》在他们的知识中仍是个空白,这不能不是个遗憾。为此,白先生笑着建议,如果有朝一日,《红楼梦》能够被某个法国导演搬上银幕,从西方的视角拍出一部《红楼梦》,那对提高其知名度将会产生巨大作用。白先生的建议不知能否实现,但《红楼梦》乃至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向世界、走进西方普通民众的视野,恐怕还需要经过一条漫长的道路。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