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非遗传承人呼唤多元传承

2011-02-25 11:18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董晨
这个春节,南京民俗博物馆可谓喜事连连。先是在年前签下了500万元的非遗产品大单,近期,规划已久的非遗博物馆改造工程将正式启动。

  这个春节,南京民俗博物馆可谓喜事连连。先是在年前签下了500万元的非遗产品大单,近期,规划已久的非遗博物馆改造工程将正式启动。

 

  说到现在的非遗热,省级非遗传承人、绒花艺人赵树宪深有感触。他在民俗博物馆专门为其成立的工作室里对记者说,“尽管戴绒花是个老习俗,但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喜欢。这两年的汉服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当时的习俗就是在头上戴花。不少汉服爱好者听说我还在做绒花,都来我这里买,全国各地的都有。”记者登录相关论坛发现,赵树宪的绒花确实有名,而且都是口口相传,不少网友还晒出了自己穿汉服、戴绒花的照片。

 

  可惜,因为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一个碗口大小的绒花要做一天,产量总是上不去。既如此,有没有想过带徒弟呢?说到这个问题,赵树宪老人显得很激动,“当然想带了。这两年也有不少学艺术的大学生想来学,但人家来了一问待遇,一听学徒期间没钱就走了,我也没办法。”老人建议说,希望能有一套机制,由政府给那些通过考核的学徒发工资,让他们有生活保障。“这样才能留得住人啊。我不想一个人坐在这里,像文物一样被供起来。我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有“金陵葫芦王”之称的张苗老人,对传承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传承的方式有很多,师徒传承只是其中一种。我更看重另一种方式——社会传承。你看,我每天坐在这里画,那么多人看,也是一种传承。或许大家看了后不会马上就学着画,但起码能有直观感受。现在做的就是培养兴趣,以后什么时候想学都行。”在张老看来,葫芦画的门槛并不高,他也很乐意倾囊相授。“只要有人问,我都会教他们。学这个并不难,会用毛笔就行。灌云的一个农民,来我这里10天就学成了,回去后做得很好。”“把别人教会了,不怕抢自己的饭碗吗?”记者问。“现在南京就三个人会这个,能有更多的人画,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想画好光靠模仿不行,关键得要创新。”老人拿出一个小葫芦给记者看,“这是南农大一个学生画的。他看了之后感兴趣,跟我问了问就开始自己画,挺有天分的吧!”看着葫芦上面栩栩如生的兔子,老人的眼神透出了欣慰。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