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节庙会 还缺少些精气神(3)
2010-02-04 10:22
另外,心中装着顾客这个上帝,还应该多些人文关怀。例如,为了防止雍和宫的拥堵和游客的安全,主办方设计让游客绕行是件好事。但既然多绕行了几里
另外,心中装着顾客这个“上帝”,还应该多些人文关怀。例如,为了防止雍和宫的拥堵和游客的安全,主办方设计让游客绕行是件好事。但既然多绕行了几里,就该给游客多一点关心和指点:竖上一些指示牌,写明距离,指引方向。
庙会:何处寻年味儿
目前,庙会中的潜在问题仍然是“年味不足”,致使这张名片上的“文化感”不强,缺少些北京的精气神。
“过年”的快乐和休闲,天经地义般无可非议,但真正的“过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为新一年的生活做好精神准备。而当代庙会“过年”有时将游戏享乐这一局部变为整体和纯粹。民间传统春节中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在集市或朝山中的进香、祈丰、祈福、求佑、酬神的集体活动中的“灯会”“花会”“香会”“迎神赛会”都极具生命内涵,从而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形式。庙会活动本是人们在特定的时空为生命举行的仪式,这个仪式的生命内核是跟“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福”与“寿”。节日是传统文化存活的时间与空间,一旦构成节日和庙会文化核心的民族信仰丧失,节日文化必然萎缩,当昔日虔诚投入的“香客”彻底地转变为漫不经心的“看客”,当代庙会中的文化活动必然变得肤浅并流于表面。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些带着强烈生命诉求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仪式,如果在当代庙会氛围中演变成纯粹的表演或游戏,不能不说是遗憾。
总之,当代庙会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和“有味道”的城市,以及带着生命愿望的活态仪式、信仰及其文化精神。因此,北京庙会还要加油!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