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职场 >

三国职场:如何选才(下)(2)

2010-03-18 11:23
来源: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作者:郭济兴等
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书中对关羽有一段描写: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这气势,

  
  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书中对关羽有一段描写:“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这气势,严如天神一般。曹操评价:“此人仪表不俗”,因而坚持让关羽出战,果然斩了华雄。
  
  曹操听说有人与典韦大战,从辰至午,又战到黄昏,不分胜负,大惊。随后又亲到战场,“见其人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这才设计收服,得了许褚。曹操移驾许昌,途中被徐晃拦截。曹操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第14回),接着让许褚出马与之交锋,两人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从而认定徐晃是位将才。派人把他争夺到自己手下。这“一听一看”和“一看一试”,对于古代的一位武将来说,已经能够比较客观地衡量他的本领。在今天,也不失为考察和选拔人才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对于文臣谋士,《三国演义》中多是通过面谈识别和考察。
  
  荀彧投奔曹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认为行军司马。”曹操请郭嘉来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孙权得了鲁肃,“与之谈论,终日不倦”.到了半夜,孙权请教天下大计,鲁肃言简意赅,谈了争夺天下的战略。孙权听后“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赠鲁肃”.刘备通过与诸葛亮隆中一席谈 话,确信诸葛亮并非“有虚名而无实学”(第38回),遂坚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最终识邓芝,是通过询 问,认为他能够执行联吴抗魏的外交路线,因而派他“往结东吴”,重修蜀吴之好。
  
  至于到一个人的治所考察了解一个人,《三国演义》中也不乏其例。张飞就曾受刘备派遗,去巡视荆南诸县,亲自看庞统办案。粗鲁之如张飞,从考察中也了解到真实情况,发现庞统是一个被屈沉的人才。这说明“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现行”.深入下去,实地考察,是选拔人才的更可靠的办法。
  
  考试

  
  通过考试,区分良莠,是一种客观、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三国演义》第10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夏侯惇带典韦来见曹操,极力夸赞典韦勇力过人。曹操就“令韦试之”.典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曹操不由赞扬道:“此古之恶来也。”(恶来乃商约王之臣子,以勇力闻名)当下封为帐前都尉。
  
  在庆贺铜雀台落成的宴会上,曹操曾别出心裁,考试部下的文臣武将。他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奖品,让武将射箭争夺。整个武官分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大家你争我夺,最后绿袍队中的许褚和徐晃获胜,接着曹操又令文官以纪念铜雀台落成为题目,进献诗章,以显示其才学和见识。
  
  曹操这里运用的考试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开,二是公平。这就为大家造成了一个在公众监督下的、平等的竞争机会,对每个人使用同等的衡量本领的尺度。这如同体育比赛,参赛者在一定规程、规则的制约下,在相同时间、相同场地、相同器材、相同气象条件下争夺名次,无一人可以例外。跳高就讲横杆面前人人平等,赛跑就讲跑表面前人人平等。最后的胜利,靠的只能是真本领、硬功夫,滥竿充数的东郭先生混不下去,拉关系、靠后台、走后门在此行不通。任何不公平的裁判,都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任何偏私行为都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这样造成的平等竞争机会,才能产生货真价实的尖子,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的成长和优异成绩的涌现,也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