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对人才的争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周瑜见诸葛亮计谋高超;曾经令其兄诸葛瑾去说服诸葛亮,让他“弃刘备而事东吴”.无奈诸葛亮不为所动,反而要劝说其兄归附刘备。周瑜看夺 争不成,才决心要除掉诸葛亮。忽视这个重要情节,一味责备周瑜忌贤妒能,不符合《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周瑜性格的全貌。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丰富的事例和令人信服的情节,从正反两个方面突出宣扬了选贤任能的正确标准,即唯才是举。这和现代成功管理者的选才标准是异曲同工,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这种今天和过去的彼此认同,说明了“唯才是举”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