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体会历史巨著《西游记》之佛:智慧,觉悟

2009-04-18 12:0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西游记体现出很大一部分佛的智慧,也就是佛教智慧。这些都是通过西游记中的觉悟来加以说明的。

佛教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但早已被中国所同化。佛教中的智慧很大程度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学习佛教,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良多。

“佛”——“佛陀耶”之略译,为梵文;佛教传入中国译翻新造古字。

中国古文本无“佛”字,而有“弗”字,因佛本身即是人,特取“弗”字,加”人”旁,称之”佛”也。

乃“智慧、觉悟”之意。

“佛”的智慧境界,是对宇宙间人生真相“理事、性相、因果”彻底通达明了的智慧,是跳出世间智慧得到正觉之后对宇宙人生断见思烦的大智大悟,是指引世人断除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进而了解一切事物本质的真智。

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即称之为“佛”,所以,佛即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

“佛”与中国所言“圣”、“神”意思非常接近,都是指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的人,唯独明了的程度上不同于圣、神,居于上乘。

再言,佛教的实质是教育,是教育世人参透宇宙人生真质,看懂一切事物本质的上乘智慧。并非宗教,更非常人所误解的让人放弃一切、由人变神的教派性质。

然而,由于旁门左道及邪宗歪派的大肆拆用,为求目的的不道之举、部分传教之士本未参透佛法却妄自加入一己思想的行为、及与中国人们以迷信眼光理解佛法等众多因素,也正是上面所提到的众人对佛法的误解,导致了佛教的上乘大智传入中国千百余年,却没能成功的普及于世、指引后人。

直到现在,“我不信佛,那是迷信”这种类似的话语,仍然不绝于耳。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与遗憾。

就像一位推销员在推销一件万分超值的商品时,面对一位从不给任何推销员机会的目标客户,即使这件商品对这位目标客户有着奇迹般的价值与帮助,他也绝对不会因为错过了这种本该获得的机会而感到丝毫的遗憾,唯独少了一份本该拥有且意外的欣喜。

对于那些不懂佛法,也从没想过要去了解佛法的人来说,生活依旧、并无损失,事实上也只能说这样的人与佛教传播的有助于参透人生的大智大悟无缘而已。

论遗憾,这是佛教的遗憾、是民族的遗憾、是历史宝贵文化的遗憾、也是前面提到的无心了解佛法的人在面临人生苦难无法正视之时内心无名的遗憾。

一种伟大且至上的智慧,一种可以教育世人读懂人生的智慧,反而却被众多世人所无视、甚至误解!

这样的遗憾是否应该永远的沿续下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佛法的真谛又应该如何展现才能让世人出于主动、急于乐观的接受呢?

一部极具浪漫色彩的佛学神化小说的出现,无疑为佛法与世人之间,搭建了一道成功的桥梁,更应该说是为身处苦难黑暗之境的世人打开了一扇饱尝光明、视见佛法存在的窗口。

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著作,就是“吴承恩”老师注洒毕生心血而最终完成的《西游记》。

对含有神化色彩、浪漫主义、幽默情节事物的好奇与偏爱,是人类心理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

能够根据这种心理特征的需求,融入佛法与人生大智的宣传及教育,这便是《西游记》本身拥有的多重含义中,最为成功的一笔。

很显然,在中国读过佛经、听过佛法的人有多少,无从统计,当然也不能妄自定言;然而,人们对于《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了解程度却是毋庸置疑的。不但中国,包括海外的部分国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通过《西游记》,更多的人知道了“佛祖如来”;通过《西游记》,更多的人记住了“西行玄奘”;通过《西游记》,更多的人对佛法的真义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这对于佛法与世人而言,无疑是一份历史性不可替代的振世之举!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