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罗贯中笔下的三国人物,其生死成败是与他们如何做人分不开的——热情诚恳、爱惜人才、重视义气的刘备放诸四海皆会受到欢迎;恃才放狂、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关羽迟早会被自身的性格缺陷这块石头绊倒——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写好做人这篇文章。
一、要大度,忌量窄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些做人格言都是强调为人应该豁达大度。具备“海纳百川”恢宏气度的人,其人际关系融洽,其人生道路畅通,其人缘名望极佳,因此会取得各方面的成功。曹操是乱世枭雄,因为具有大度精神,拉拢了一帮人才,成就了一番大业。举个例子: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一篇檄文,把曹操臭骂了一顿,而且还骂到了曹操的祖辈头上。曹操当时很恼火,气得头顶冒烟。不久,袁绍兵败,陈琳也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当时按一般人的做法,曹操会杀掉陈琳以解心头之恨。然而,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不但不杀他,反而摒弃前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很受感动,为曹操以后的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周瑜和曹操一样,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物,然而度量却大相径庭。他容不得才能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几欲害之,均不得逞。赤壁大战,周瑜损兵马,费钱粮,却叫诸葛亮图了个现成,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后来,周瑜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气得周瑜得了一场大病。最后,周瑜用假道灭虢之计,想谋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四路兵马围住周瑜。周瑜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东吴的鲁肃哀叹道:“公瑾(周瑜)量窄,自取死耳!”假若周瑜为人大度一些,不至于早逝,以其才华,恐怕历史也要改写。可惜可惜。
二、要守信,忌无信
一个人讲守信用,说话算话,兑现许诺,别人就会认为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从而放心地与其交往,它就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使自己在各个方面进展顺利。诸葛亮出师伐魏,接受了长史杨仪的建议,将蜀兵分为两班,相互替换,循环相转。一次,到了该替换的时候,对峙的魏兵突然增添了20万人马,蜀兵知后无不惊骇。杨仪对诸葛亮说:“魏兵来得甚急,不如将换班兵马留下退敌。”诸葛亮听后说:“不可。我调兵遣将,以信为本。既然有令在先,决不失信。况且应该换回的蜀兵,都在准备归计,他们的父母妻子也都倚门而望。我现今虽有大难,但决不留下他们。”即刻传令,教应回蜀兵即日便走。众军听后,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要留下决一死战。由于士气高昂,从而一举击败了从数量上占优势的魏兵。诸葛亮是个杰出的军事人才,因为守信用而受到将士的拥戴。而一个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而轻易放弃承诺的人,则会遭到别人的唾骂和还击,这是占小便宜而吃大亏。吕布可谓天下无敌,但做人方面有欠缺,他先海誓山盟地认丁原为义父,后豪情满怀地给董卓做义子。为了自己一点私利,便违背誓约,先后亲手杀掉了两个义父。由于他是个朝三暮四、不守信用的小人,连以爱才而著称的刘备、曹操都不敢用他。
三、要严以律己、忌放荡不羁
常言说,身正为范。一个人只有严以律己,才能在人群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被周围的人们所称道,被熟悉的人们所敬仰。严格要求自己是成大事业者取胜之道,是修身养性的一项基本要求。身为蜀相的诸葛亮,不仅经常匡谏、严格要求后主刘禅,而且自己也处处以身示范。处理公务上,他事必躬亲;执行法纪时,他赏罚公正;识人用人中,他任人唯贤;日常生活里,他清廉质朴。在失街亭的善后处理中,他除挥泪斩马谡以正军法外,没有忘记“引咎责躬”,深刻检讨自己,上疏刘禅,请求“自贬三等”。在诸葛亮严以律己作风的影响下,蜀国逐渐变得富强。而一个人放荡不羁,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则会一步步滑向深渊,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害。曾经权倾一时的董卓恣意妄为,欺天罔地,弑君掠民,残害生灵。其中一次,他到了阳城地方,正逢村民集会。董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颗于车下,扬言杀贼大胜而回。由于其狼??不仁,罪恶冲积,从而遭到了上上下下的反抗,最后落得个被杀且被火置脐中为灯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