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人生成功密码:勤学多思

2009-05-08 08:1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勤学多思是最基本的修身方法。人的品德、学识、才能等等,无一不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勤奋,多思,我们才能将学习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勤学多思是最基本的修身方法。人的品德、学识、才能等等,无一不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论语》记载了许多孔子关于学习问题的论述。例如:“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孔子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圣人,是和他终身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他教育弟子们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就学,不会就问。还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把复习学过的知识和获取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孔子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的一生都是在勤奋学习中度过的。《史记》记载:孔子“与齐 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晚年还孜 孜不倦地学《易》,以至“韦编三绝”。

荀子是博学的儒学大师,他的著作《荀子》首篇就是《劝学》。这篇著作系统地谈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治学的态度与方法。荀子提出,“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可停止、不可废弃的,君子能够博览群书,并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点反省,就可以知识日明,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荀子认为: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应该有恒心,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他说:“不积跬步(半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 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十天的路程),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良马一跳不能到十步,劣马跑十天,可以行千里,功效就在于不停止。雕刻半途而废,朽木也折不断;雕刻不停顿,金石也刻得动。荀子以排比的文笔,多方取譬设喻,说明学习必须坚持不止的道理。荀子还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流而后止也。”眼睛同时看两处就看不清楚,耳朵同时听两处就听不 明白。因此,学习必须真诚、专一,真诚专一地积累,实践就能深入,学习一直到死才能停止。荀子说的这些对我们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被称为杂家著作的《吕氏春秋》,在学习问题上赞成儒家的观点。书中的《孟夏纪·尊师》中提出:“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学习是最符合仁义的事,学习是最聪明的亭。书中列举六个人的例子说明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子张是鲁国鄙陋的小人,颜涿聚是梁父山的大盗,段广木是说合交易的牙商,高何、县子石是齐国的暴徒,索卢参是极 狡诈的人。他们后来跟孔子、墨子和孔墨的学生学习,都免受刑戳耻辱、成为享誉天下的名士显人,王公大人也尊重他们。这都是得益于学习的结果。

《尊师》篇还说:上天生人,让他的耳朵能听,眼睛能看,嘴巴能说,心能了解万物。如果不学,还不如耳聋、眼瞎、口哑和痴狂无知好。学习的意义就是保全人的本性,使人能通达天性,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这种看法是符合现代科学的。人虽有认识、思考等智力方面的潜能,如果没有教育和学习,这种潜能便不能开发出来,人和其他动物便没有区别。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有说服力的证明。这样,学习不仅关系到人的思想、道德和知识水平,也是人能成为人的必要条件。因此,荀子说:“学,人也;不学,禽兽也。”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也有《勉学》篇专读学习问题。《颜氏家训》是写给子弟们看的,不是从成圣成贤、治国安邦立论,而是从子弟们如 何能生存自立考虑的。颜之推生当南北朝的乱世,人生命运变幻无常。一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多不学无术,一旦家庭败落,无人庇荫,连独立生活的能 力都没有,其命运也可想而知了。颜之推由此总结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因而要“自求诸身”的人生宝训。颜之推告诫子弟们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随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于读书也。”颜氏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一技之长,农商工贾、厮役奴隶,如钓鱼屠肉、贩牛牧羊的人,都有先达可为师表。他批评一些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技,射则不 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一旦讨论吉凶大事,便张口结舌,议论诗文,只能塞默低头伸欠而已。颜之推的见解更加世俗化,实际化,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