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人生成功密码:勤学多思(2)

2009-05-08 08:1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古人还提出学习宜早的观点。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少年、壮年、老年时期,人们的精力

古人还提出学习宜早的观点。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少年、壮年、老年时期,人们的精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大不一样。颜之推也说过同样的道理,并有具体阐释。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幼小时精力专一,接受能力强,长大以后被各种事务缠绕,学习时精力就不容易集中了。他还举了自己例子:“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可见他“早教早学”的观点,是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得 出来的。

颜之推除提倡早教早学之外,认为晚学也是不可放弃的。如果少年时期失去学习机会,应该用壮年、晚年的学习去弥补。他列举许多实例说明这个道理:孔子五十学《易》可以无大过,魏武、袁遗少学而至老不倦,汉公孙 宏四十余方读《春秋》,朱云四十始学《易经》和《论语》,皇甫谧二十学《孝经》、《论语》,他们都终成大儒。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幼小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但老而学比老而不学要好得多。

颜之推的看法比较全面。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珍惜青年时期的大好时光,同时又要有“少学而至老不倦”的精神。我们生活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青少年时期丧失学习机会的人要加紧学习,青少年时期受过正规教育、学有专长的人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是终生任务,要活到老,学到老。

古人在强调勤学的同时,还强调多思,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孔子有“学 而不思则罔,恩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的名言。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陷入空想、乱想的危险。孔子 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 灵公》)荀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 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他们都认为学习和思考不可偏废。

除孔子、荀子外,主张学思结合的人还很多。如刘向认为:“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说苑·建本》)讯问和思虑都是不可缺少的。朱熹认为,学习要“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之要》)。宋明理学家虽有偏重于“思”而空谈心性的毛病,但朱熹是一位知识广博、比较重实务的学者,他在学习方面有不少正确的见解。例如,他认为读书要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读书要循序渐进,过好第一难关,“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六七分,而后则四五分 矣。”前面说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就是他的这些读书经验的精 辟概括。

为什么要学、思结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消化掌握学习的知识,使书上讲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朱熹讲读书要心到,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要学习与思考相 结合、掌握它的主旨要领,领悟它的精神实质;只有掌握精神实质以后,才能受到启发,引发出自己的思想见解。这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自悟。学习中的自悟是很重要的。“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洪应明《菜根谭》)科学文化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都是从自悟中得来的。

学思结合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发现书中缺点和错误,不做书本的奴隶。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他对《尚书》中《武成》篇说的“血流漂杵”提出疑问。武王伐纣,是以仁义之师征伐不仁德的人,受到天下人的拥护,怎么会血流成河,能够把棒槌 都漂起来呢?《尚书》虽然列为六经,孟子对它并不迷信,而是采用分析的 态度,认为《武成》篇不可全信,取其二三片竹简就可以了。

我们读书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书上说的,或者本来就有错误,或者本来正确,因为情况变化现在不适用了。这样,就需要用新的结论去代替它们。如果迷信书本,句句照办,字字照办,在实践中就要碰钉子。因此,读书贵疑,有疑才会引起思考,有疑学习才能深入。 即使是学习正确的理论和知识,也要开动脑筋,提出问题,认真思考,这样 才能加深理解。当然,也不能对书上讲的都怀疑。当疑则疑,当信则信,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关于读书学习问题古人还有许多精辟见解,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下面略举数例: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魏征《群书治要》)“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人,终当求所以出。”

“善学邯郸,莫失故步。”(袁枚《续诗品注·尚识》,“善读书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万了一物。”

以上说的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读书要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要钻得进,出得来;学习别人好的东西,同时要保持、发扬自己的长处和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参考。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