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处世36计之第23计“拆台计”——如何打消对手的嚣张气焰(2)

2009-08-03 16:0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这种抽去对方台柱,或换上"泥"台柱的做法是拆台的主要手段。顶台之柱为台子不倒的机关所在,要拆台必先找到对方之"台柱"究竟为何物。找台柱并非想

这种抽去对方台柱,或换上"泥"台柱的做法是拆台的主要手段。顶台之柱为台子不倒的机关所在,要拆台必先找到对方之"台柱"究竟为何物。找台柱并非想像得那么简单,有时候它们并不明显。

渐江以东的裘甫起兵叛乱,已攻占了几个城地,朝廷任命王式为观察史,镇压动乱。

刚上任的第一件事,王式便命人将县里粮仓中的粮食发给饥民。众将官迷惑不解,都说:"您刚上任,军队粮饷又那么紧张,现在你把县里粮仓中的存粮散发给百姓,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式笑着说:"反贼用枪粮仓中存粮的把戏来诱惑贫困百姓造反,现在我向他们散发粮食,那么,贫苦百姓就会不强抢了。再者,各县没有守兵,根本无力防守粮仓,如果不把粮食发给贫苦百姓,等到敌人来了,反而会用来资助敌人。"

王式的话在各位将领听来,的确言之有理。果然,叛军到达后,百姓纷纷抵抗,不到几个月功夫,叛乱被平定。

王式眼光敏锐,发现了粮食这个台柱子,便通过分粮食成功地拆了叛军之台。

2.攻其后方,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之计是拆台不可多得的巧妙手段。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当中的第二计。

孙膑不愧为兵圣孙武之后,善出奇计。这围魏救赵之计就源于他策划的齐魏桂陵之战。

魏国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深觉危急,向齐国求救。公元前353年,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援救赵国。一开始,田忌想直接去与魏军决战。孙膑却另有高见:要想解开一个绳结,不能强拉硬扯;要把打架的分开,不能自己也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得避开实力,打其虚处,攻其必救。现在魏国的精锐部队在打赵国,国内空虚,我们应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这样,魏军定会回师自救。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谋略。魏军听到了齐国攻打都城的消息,急忙回救。齐军在桂陵一带埋伏好,打了远道退来的魏军一个措手不及,救了赵国。

我有一同学,姓姚,深通围魏救赵之计。他老婆被一姓蔡的小经理追得挺紧,老婆在巧妙周旋着,还没投降。他怕夫人万一顶不住了,防线一破,问题就大了。怎么办呢?不能拿着刀子去和蔡拼命吧。他想到了蔡的老婆。他与她本来就认识,现在就变着法子与她增加联系。她在一家琴行工作,会调琴。他家有架钢琴,就请她来调。这调琴可是个功夫活,一时半会调不完,调着调着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早已把饭准备好,陪她小酌几杯。她微带酒意,脸红红的,拿着他送的小礼品回家了。自此,往来增多,友谊加深。姚知道,蔡爱自己的老婆和家庭,追他的妻子,是搞"第二职业",想发展个小情妇。于是,姚在与蔡夫人交往中,并不告诉她丈夫在追自己的妻子,他不想破坏蔡家的和睦。

蔡发现了姚与自己老婆的友好往来,他怕姚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忙退兵自卫。禁心想:不能光想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这一问题,没用武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了。这得益于围魏救赵的智谋。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笑话(窍门):

"你是用什么办法把丈夫整夜不归的习惯改过来的?"

"有一天晚上,他很晚才回来。于是我大声喊道,"是约翰吗?"——而我的丈夫,你是知道的,他叫杰克。"

有家室的男人在外拈花惹草,通常是自忖"后方筑固",才会有"锦上添花"的雅兴。你让他后院起火,来个"围魏救赵",正是拆掉了他的台子。拆台用于自保非此计莫属。下面再举一个绝妙之例。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刘邦求胜心切,带领骑兵追击敌军,把大队人马丢在后面,不料刚刚追到平城,便中了匈奴的埋伏,刘邦被迫困守白登山,然而,后续部队已经被匈奴军队分头阻挡在各要路口,无法前来解围,形势十分危急。

到了第四天,被围困的汉军粮草越来越少。伤亡的将士不断增加,刘邦君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跟随刘邦的谋士陈平无时不在苦思冥想着突围之计。这天,他正在山上观察敌营的动静,看见山下敌军中有一男一女指挥着匈奴兵。一打听才知道,这一男一女是匈奴王冒顿单于和他的夫人闹氏。

他灵机一动,从阅氏身上想出一条计策,回去和刘邦一说,马上得到了允许。

陈平派一名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一幅图画秘密地会见问氏。使者送上厚礼又献上一到图画,上面画的是一位娇美无比的美女。使者声称是献给匈奴王的中原美女。阔氏于是规劝匈奴王说,即使夺得汉地也不宜久居,再说两个君主也不能互相敌对。

匈奴王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夫人的意见。后来,双方的代表经过多次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