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进入休闲时代了吗?
非非
常听人说:休闲休闲,有闲才休,无闲何休。中国人的休闲状况到底如何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认为,大约一万年前,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人类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休闲;当工匠和手工业者们出现时,则省下了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了蒸汽机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将休闲时间增加到23%;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根据国外学者的预测,到2015年前后,随着知识经济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有50%的时间用于休闲。
的确,成老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是,现实往往和前景还有段距离。我认为,休闲时间的长短,休闲方式的选择,休闲质量的高低,与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水平有关。
休闲首先要有闲,衣食无忧,才能谈休闲。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整天的躬耕陇亩,披星戴月,他们有“闲”休吗?生活艰难,他们有心“休”吗?再看看那些进城的农民工,起早贪黑,10几小时连续工作,能有睡觉的时间就不错了,还敢有其他奢望?其次休闲还要有钱,要有经济基础供你休闲。世上闲人不少,但他们闲得并不快乐。因为闲而无钱。
因此,我认为:在大多数人还并不富裕,在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大力建设的时期,最好还是不要大谈特谈休闲时代到了的话题,免得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只有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生活小康了,再谈休闲也不晚。
休闲也需要创新意识
小共
19世纪晚期,英国贵族为了避免瘟疫,逃至法国地中海沿岸。此后,大量英国平民追随其后,纷纷来到贵族们曾经短暂生活过的地方,寻求一种“高贵的生活状态”。这便造就了现代旅游业的起源。
不少人认为,休假是有钱人才会做的事,外国人生活水平高,所以他们能去度假,而大部分中国人远远没有富裕到可以享受“高贵的生活状态”的时候。其实不然,这就要看看,休假是为了什么?据说,印第安人有一个习俗,赶路时往往走三天,歇一天,原因是印第安人认为人走得太急了,怕灵魂跟不上。这便透露出一种主动解除身体劳顿,获得心灵慰藉的休息。因此可以说,休息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