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仁慈崇俭,不敢为天下先(2)

2010-02-08 11:44
来源:感悟中国式智慧 作者:常桦
晏婴当然也不是因为对晏弱感情淡漠才简化丧仪。在停殡期间,晏婴身着粗布丧衣,脚穿草鞋,每日以粥代食,夜晚睡在临时搭成的草棚里,下铺粗苫,头
晏婴当然也不是因为对晏弱感情淡漠才简化丧仪。在停殡期间,晏婴身着粗布丧衣,脚穿草鞋,每日以粥代食,夜晚睡在临时搭成的草棚里,下铺粗苫,头枕茅草。这种接近于士大夫阶层守丧规定的仪法连晏氏家臣也觉得过于俭苦,他劝告晏婴说:“您现在已继任为大夫,这样守丧不合您的身份。”晏婴回答说:“只有那些高居卿位的人才算得上大夫。像我这样刚刚继承父爵的人怎敢僭用大夫之礼?”晏婴以这样“低级”的标准为父守丧,除了向世人说明自己简化丧仪完全是为矫正奢侈之风外,还有意同那些不顾廉耻、服丧期间便无所顾忌地纵情声色的贵族们区别开来。
 
在祭祀制度方面,晏婴也做了大胆的改革。按当时的礼制规定,大夫一级贵族祭祖时应当采用以羊和猪为祭品的“少牢”之礼,而晏婴却自降一级,采用了只以猪为祭品的士级祭礼,而且故意同注重牲体肥壮的传统用牲习惯唱反调,只用一些病瘦的小豚充当牺牲。后来某些旧礼的卫道士们以夸张的口气说:“晏平仲可真是节俭到极点了,他用来祭礼先人的豚肩(猪腿)连小豆(一种器物)都盖不过来,这样的人简直没有器量!”实际上,晏婴对祭祀的改革同他简化丧仪的做法一样,都是从“国奢则示之以俭”的目的出发的。在他看来,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只有勇敢地向传统礼仪挑战,用事实说明节俭的意义,才能彻底扫除弥漫在齐国上下的奢侈风气。
 
晏婴生活的时代,正是齐国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齐国王室日趋衰弱,卿大夫的势力却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国氏、高氏等原有的大族外,又兴起了一些新的卿族如崔氏、庆氏、陈氏等。在新老卿族以及卿族与国君之间,围绕着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不少卿大夫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独裁者,但立足未稳便被更强的对手所推翻。权贵们依恃富有不修德政而导致迅速灭亡的事实,使晏婴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聚敛无度的危害。因此,他在担任大夫后有意识地立身于争权夺利的漩涡之外,始终不渝地奉行着俭朴廉洁的生活原则。
 
为表彰晏婴当年反对崔、庆专权的举动,齐景公特将邶殿(今山东昌邑西北)附近的六十座小邑赐给晏婴,晏婴却拒绝接受。子尾问道:“凡人没有不求富裕的,你为什么不接受赐邑呢?”晏婴回答说:“人在富裕方面必须有个限度,不可追求欲望的满足。庆氏的封邑满足了他的欲望,也恰恰导致了他的灭亡。我现有的俸禄当然不够丰腴,加上邶殿六十邑后也许会感到满足,但这样一来恐怕就要大难临头,连原有的小邑也难保住了。我不接受邶殿之邑,并非生性厌恶富裕,而是为了巩固现在仅有的家业。况且按照礼制的要求,每人占有的财富必须符合制度,就像布幅要有一定的宽度一样。为富不仁,见利忘义,贪婪纵欲,只能自取灭亡。我岂能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国家的制度?”
 
晏婴回答:“一个有德之君,国事、家事俱不荒废,鬼神、人民都无怨声,一举一动不违礼制,这样祝史言辞诚信,无愧于神灵,国家才会受到福祉。但是在昏君那里,外内邪僻,上下怨痛;沉迷声色,放纵私欲;摧残民力,聚敛不休;暴虐成性,肆无忌惮;不顾谤言,一意孤行。这时,如果祝史如实告知鬼神,就等于暴露国君的罪行,如果隐恶称善,就是欺骗神灵,祝史们进退维谷,左右两难,只好虚言媚神,于是鬼神降祸,国无宁日。刚才我举范会‘神人无怨’的事例,就是想说明道理比祝祷更为重要啊!”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