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
人有欲望,也有善良的本心,引导自己的欲望不使之膨胀,满足别人基本的欲望,而不损害,人做这一步,差不多能得中庸处世之道了。可是人们常常害怕失去小利,与人合作几块钱的利都不愿让,一失小利都慌乱不安,而对对方的付出却漠然不知,结果因此失去了更多的东西。
这是人性的弱点!不能中庸处世的人,其缺点暴露无遗。对此,有人发现了一种处世之术,即掌握了对方爱小利的弱点并进行利用,处理问题或求人办事施之以小利就可以被对方认可与接受。
有种人无时不在为名而生存,无时不在为利而生存。世间有为名甚于为利的人,有为利甚于为名的人,有既为名又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名,实际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利,实际上是为名的人。公关者明白这一点,于是精到细致地观察,使利用对方的技巧恰到好处,不留痕迹。
自从汉二年(公元前200年)五月开始,楚、汉在荥阳一带展开拉锯战,谁也没有占到多大优势。于是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其西归汉,其东归楚。
汉四年九月,项羽解围东撤,刘邦也要引兵西归。张良充分认识到此时的项羽因刚愎自用,到了众叛亲离、关系紧张的地步。于是,张良、陈平二人都来劝刘邦,希望他趁机灭楚,免得养虎遗患。刘邦采纳建议,亲自统率大军追击项羽,另外派人约韩信、彭越合围楚军。
汉五年十月,汉军追到一个叫固陵的地方,却不见韩信、彭越二人前来驰援。项羽回击汉军,结果刘邦又败了。刘邦躲在山洞中,不胜焦躁,询问张良道:“诸侯不来践约,那将怎么办?”张良是一位工于心计的谋略家,他时刻关注着几个影响时局的重要角色的一举一动,探索着他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并筹划着应对之策。
当时,虽然韩信名义上是淮阴侯,彭越是建成侯,实际上却只是空头衔,没有一点实权。因此,张良回答刘邦道:“楚兵即将败亡,韩信、彭越虽然受封为王,却未有确定疆界,二人不来赴援,原因就在于此。你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若不能,成败之事尚无法预料。我请你将陈地至东海的土地划给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划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军将会很容易被攻破。”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听从了张良的劝谏,不久,韩信、彭越果然率兵来援。十二月,各路兵马会集垓下。韩信设下十面埋伏,与楚决战。项羽兵败,逃到乌江自刎。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在处理韩信、彭越索要实惠这件事情上,张良做得十分周到,也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好名、好利。划归一些封地给他们,就满足了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各自为战,尽力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