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论语》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邻居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听了她的耻笑对面女人的话后,到窗前一看,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她拿了一块抹布,把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看到他人的问题,别人的缺点,总比看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容易些;而把错怪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有人总是怨怪别人如何如何坏,什么事做法不对,但是换到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呢?别人又如何看你呢?
与人相处,不仅利不能贪,功也不能贪,名也不能贪;不仅功要让,利也要让,名也要让。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分灾祸。
天玄子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无论古今,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退己而让人,约束自己而向他人付出,所以群众支持拥护他。中国人历来把谦逊辞让,作为德的首位。这是一种稳定社会关系的智慧。
一个人,对于事业上的失败,能自认这方面的错误,就能让人感德;在有成就时,能让功于他人,就能让人感恩。中庸思想,要求人们事业成功了而不可居功自傲,不仅让功要这样,对待名誉也要这样,对待利益同样如此,要学会谦让。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曾国藩说:“敬以持躬,让以待。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福祚无量。”现实生活就这样,你自谦人们对你就越服从,你自夸人们对你就越怀疑。恭敬可以平息人的怒气,贪婪最容易引起争端。
小李由于工作上有点小麻烦,情绪比较低落。一天早上小张忙着打扫办公室,小李拿着一张报纸斜靠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地看着。小张知道小李最近不顺心,也就没要他一起收拾办公室。
小张收拾茶几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小李放在上面的茶杯碰掉地上摔碎了。这茶杯是小李一位老同学从泰国带回来送他的,小李很珍爱,没想到让小张打破了,小李当时脸就拉长了。小张的火气也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就是一个杯子吗,看你心疼的,好像朋友连个杯子都不值。不要受了主任的气,把脸色给我看,拿朋友当出气筒算什么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