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不恶人,亦不恶于人。
——苏轼《文与可字说》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这是一种极坏的习惯,事事要占上风。
即使他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他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相信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却是这样做的。这种不良习惯使他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他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他提一点忠告。也许他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坏习惯,朋友、同事们都远他而去了。惟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
在处世中,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所以不可随意反驳别人。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小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
另外还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你不可太认真了。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如果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也决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摆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下属或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如果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也应注意,太多的偏见能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
因此,你千万要谦虚一些,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自作聪明的人,而应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
大量事实说明,人们谈话时都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有时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当对方与你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快乐;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因而,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可以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他的意见。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