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老子谈成功之道:大器晚成

2010-03-16 10:46
来源:一元一 作者:姚淦铭
老子的哲学其实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我们现在也来琢磨琢磨生活中的事情,体会老子所说的道。

 老子谈成功之道:大器晚成


  《老子》说:”大器晚成。“(第41章)这是老子揭示的又一成功的道道,说得多深刻啊!
  
  我一直在想,老子的哲学其实就是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我们现在也来琢磨琢磨生活中的事情,体会老子所说的道。大家来看:这是一只纸质杯子,那是一只普通的饭碗,那么纸杯很容易做成,而那只陶制的碗就要麻烦了。但是如果还有一只玉制的碗,那又不是普通的陶瓷碗能比了,这就很不容易了,那得采玉、选玉、精心地切磋琢磨了才能成功。但是如果制造一个青铜大鼎,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这第一层意思就很深刻,你看就像碗、鼎那样,越是贵重的大器物,越是最晚做成。
  
  第二层意思更深刻,一只普通的纸杯子,它承载的道比起陶制的碗来说,充其量是小道了,价值也不一样。但是一只玉制的碗,它承载的道就又不是一般的陶碗所能比的了,因为玉制的碗它里面的加工之道、工艺之道就多得多了,价值也相差得远了。而一个青铜大鼎,它所承载的道那才是大道啊!鼎中的大道是什么?是一个国家之大道!你看,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叫”问鼎中原“,为什么不叫”问杯中原“、”问碗中原“?因为那不值得”问“嘛。大鼎又叫”鼐“,所以伟大人才治理国家大事叫”调和鼎鼐“啊!所以宰相叫”鼎鼐“之才啊!所以给孩子取名字就有叫”元鼎“,叫”鼐“的,桐城派大家中不就有一个叫”姚鼐“,不就是父辈希望他成为大鼎式的人物吗?
  
  你看老子多深刻,中国的文化多厉害!这样子就明白了,用大器来比喻人生,那么晚成是因为生命需要雕琢,因为大事业需要雕琢,这就像一件珍稀的艺术品一样,需要由从毛坯到成品、由成品到精品、由精品到极品、由极品到传世品、再到经典之品,这样的长期的切磋琢磨的过程。
  
  今天人们似乎不同意老子的话,而认为”大器晚成“说早该过时了,现在是多快的节奏?要早早成才,要早早出成果,要早早脱颖而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嘛。人们可以举出不少早早成才的例子,比如运动员过了年龄怎样去拿奥运会冠军啊?再比如许多科学家在20-40岁就有取得大成功的。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触悟到一点,”大器“确实并非都是”晚成“的,而且在自然科学、体育运动中更突出这一点。事实上在社会科学方面,在其他企业管理等方面也有”大器早成“的无数例子。在今天这样百舸争流的时代,青年人应当以”大器早成“来鞭策自己,这是不错的。
  
  但是老子很聪明啊,他哪会不知道人们都有早出人才这个心理欲望?他是要校正并平衡这种心理与欲望,告诫人们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功到自然成“,要慢慢地完成你的生命大器。难道不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为了成功,为了评职称,为了脱颖而出,自己心浮气躁,他人拔苗助长,甚至不顾道德,弄虚作假,有多少教训!还有”神童“啦,你看到从古至今确有不少神童,但有的固然成才,也有许多早早凋谢了,其中也有被”捧杀“的。因此老子的提醒很深刻的,青年人你可以有”大器早成“的理念,但是你又不要忘了用”大器晚成“的理念来不断完善自己。
  
  从老子所说中可以再抽取出第三深层的意思,这就是从事业这个”大器“来说,就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人、甚至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地完成的。比如,鼎作为大器,象征着国家,你就得一代一代人来不断地建设,雕琢它,一懈怠,一乱搞,就糟糕了!科学也是如此,1687年牛顿发现了”三定律“,但是过了200多年以后,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牛顿力学到了速度很高的时候需要改进。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海森堡等又发现当物体很小的时候,相对论也需要改进。你看,要研究这个”大器“就要不断雕琢,需要时间,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由此而推,其他的事业也是这样的道理。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