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轻诺必寡信(3)

2010-03-17 10:43
来源:百家讲坛 作者:姚淦铭
诸葛亮心很细,想想还是不放心,就又派高翔去驻扎街亭东北的列柳城,街亭如果有危险可以引兵救助。等高翔出发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让魏延再带

  
  诸葛亮心很细,想想还是不放心,就又派高翔去驻扎街亭东北的列柳城,街亭如果有危险可以引兵救助。等高翔出发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让魏延再带领一支军队到街亭的后边去,可以接应。这可以看到,诸葛亮用兵是多么谨慎!可惜的是这次他没有能谨慎地否决马谡的“轻诺”,而酿出一场惨败。
  
  再说马谡到了那里,看了地形后,非但不遵照诸葛亮的话办,还嘲笑诸葛亮太多心了。马谡没有守信用,这不就应了老子的“夫轻诺必寡信”的话了吗?他认为应该扎营在山上的树林里,等敌军来了,可以冲下来,一下子就杀败他们。因为他观察到这里的地势险要,敌军不一定敢来;另外即使来了,自己也可以从隐蔽的山上冲下来,这就合了兵法上所说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王平倒是牢牢记住诸葛亮的话,建议还是要当道安营扎寨,这样子的话,就算敌军有十万人也过不去。另外他看到如果敌军来了,包围住这座山,断了汲水之道,那就不战自乱了。但是马谡就是不听,他对王平说:你不要乱说了,如果真的断了汲水之道的话,那兵法上有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么就会以一当十地死战。我一向熟读兵书,深通谋略,“丞相诸事尚问于吾,汝何等之人,安敢阻耶”?王平身为副手拗不过主将,于是要求分一部分军队另外扎营,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张合果然如诸葛亮说的不愧为名将,来了一看,马上找到了对方的漏洞,下令把马谡驻扎的山头包围了起来,断了山上的水源。山上的士兵没水不行啊,于是不打自乱。虽然马谡最后冲出了重围,但是损失惨重。王平也敌不过张合,几路人马都救助不了,结果就把一个好端端的街亭丢失了。
  
  我们就用老子的理念来分析一番。这不就是不听取正确的话的后果吗!马谡两次不能听取正确的意见,一次是诸葛亮对他的叮咛,一次是王平的正确规劝。
  
  当时诸葛亮驻扎在西县,今天甘肃天水市的西南,先前看到王平画过来的地图,就知道坏事了,等到听到街亭失守,心痛这次北伐已经是大势所去,于是赶快撤军,回到汉中。结果魏军又把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夺了过去。接下来是打了败仗的马谡回来见诸葛亮,又有一段对话,写得很有意思。
  
  诸葛亮变色说:“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策。吾累次叮咛告诫,以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今复如何?”
  
  马谡说:“某因魏兵势大,不能抵挡,当致如此。”面对失败,还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如果我们把马谡前面的话对照一下,就更知道当初马谡是何等地“轻诺”、“寡信”了。
  
  诸葛亮说:“乱道!汝若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然后按照军法要斩首。
  
  马谡这时哭着说:“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如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当日乃殛鲧用禹之义,使某虽死,无恨于黄壤之下也。”
  
  此后虽然蒋琬正巧赶来,想要救马谡,但是为了严肃军法,诸葛亮还是挥泪斩了马谡。马谡被斩后,诸葛亮还在痛哭不已,蒋琬就问了:丞相你已经正了军法,为什么还要这么痛哭?
  
  诸葛亮说:“吾非为马谡而痛。谡与吾义同父子,今违令斩之,又何悔焉?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大痛也!”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