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聚焦商界精英:商业的根茎是德行(二)

2010-01-27 14:29
来源:商道如水 作者: 淞泉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施恩惠于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而是安身于大家都不喜欢去的低洼之所,水的这种品格,

为什么大家对“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恪守得那么好?

答案也简单。《孝经》说:“孝,德之本也。”孝,是五伦关系的原点。

人来到这个世界,父母的恩德最大,知父母恩、感父母恩和报父母恩是自自然然的孝亲过程,是做人的大根大本,这也是古人所说“亲亲为大”的道理。《弟子规》是一本童蒙养正的经典,教我们做人“入则孝”。一个真正懂得孝亲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心,诚敬心,也会形成重恩义、重情义、重道义,而非惟利害、惟得失的价值观。对父母孝敬,对兄弟亲爱,对他人才会自然生出敬爱之心,“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这也是古人所说“忠臣出孝子之门”的道理所在。

上面说的,用孟子的话讲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个人对人的感恩心从感父母的恩德生起;对他人的仁爱心也是从爱敬父母开始。之后,这般情怀延伸,对他人、对事业、对团队、对民族、对国家存爱敬,存诚敬,是水到渠成。

还有,真正的孝亲,要养父母之身,要养父母之心,还要养父母之志。养父母身,就是奉养父母,照料父母的生活;养父母心,就是要时刻关照、体恤父母的心;养父母志,更是立身行道,为父母增光。人在力行孝道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美好品德,除了感恩、诚敬之外,还有仁爱心、责任感、洞察力等等。

现在对企业来说,客户是“衣食父母”的说法很普遍。其实这包含了对客户的感恩心,渗透着孝亲精神。只是平时这样的口号更多停留在纸上、墙上、嘴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并落实这句口号,他的职业态度就称得上真正的敬业了。

吉林亚泰集团一位年轻员工,原来在公司从事采购工作。后来公司成立吉林大药房,他被调去做送药员。开始,他感到有些落差:以前是别人看他的脸色,而现在自己要看别人的脸色了。

在后来的送药工作中,他看到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在接到他送去的药品时,很感激,很欢喜,他开始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因为这位年轻人对父母很孝顺,他蓦然觉得,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父亲母亲。“满足衣食父母的需要,为顾客提供亲情服务”这句话,不再是口号,而是他在自己工作中的实践和体会了。

这位年轻人把顾客当成自己的亲人,每一次服务,都努力尽一份儿女的责任。每次听到顾客的赞扬,感受顾客的快乐,他都能升华出对工作的那份敬意,增加一份对工作意义的体味。

他后来感叹道:我不是一名送药员工,而是父母的儿子。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对待别人的父兄,就像对待自己的父兄一样好。这是《弟子规》的教诲,这位年轻人没有学过《弟子规》,但是由孝亲而生出的爱敬之心,用在了顾客身上,也和经典的教诲相契合。有了这样职业态度的年轻人,他的职业生涯就会有踏实的未来。后来他被单位送去进修学习,之后被安排做管理工作。

这位年轻人职业履历的改变是结果,由孝亲而生发的诚敬态度是原因。有因才有果。

敬业始于孝亲。无论我们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服务别人。如果我们能够把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父母亲人,以做孝亲的心来为顾客服务,工作会做不好吗?

对父母感恩戴德,对父母恭敬有礼,使人形成感恩与诚敬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执业态度,执业态度决定职业生涯。

宁高宁

宁高宁有一次在华润集团的会议上,与经理们交流自己看《宗教史》的一点体会。他说企业文化和宗教有基本的共同点:首先就是感恩(gratitude),要感谢老板、客户、股东。所以宁高宁曾对华润人说:“如果你说经理人的职业像其他职业一样,首先要求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我们就可以谈心了。”

宁高宁抓住了做人与做事的根本。对人来说,感恩是自然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领导,感恩同事,感恩顾客,感恩每一个有缘的人。从企业层面来说,感恩股东,感恩客户,感恩合作者,感恩社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大自然也应该是组织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牛根生事业的成功,给我们诠释了孝亲是德行的原点,德行是事业的根本。

从小由养父养母带大的牛根生有一个人生态度,对他事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就是“财散人聚”,而这正是养母在他小的时候教给他的。作为一个懂得孝敬的人,牛根生对长辈宝贵的人生教诲恪守不渝。当然,能够做到散财也需要有一颗感恩心。感恩为自己付出辛劳的每一位同事、朋友、伙伴,以及方方面面。他在创业前,曾是一家公司的中高层。有一年的年底,那家公司分配给他一笔奖金,他全分给了下属。还有一年,公司给他拨款一百多万元,让他买高级轿车。结果,他买了5辆面包车,因为他下属的几个部门都需要交通工具。

后来,牛根生创业的时候需要资金,他并没有四处求,而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听说老牛要创业,搞老本行,认为跟老牛干肯定没有错,于是大家就把钱凑来了。

蒙牛企业成立也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企业领导人懂得感恩、关注别人的付出,因此企业发展的人事环境即人缘比较好,助力比较多。企业成功在香港上市迄今,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

我的几位同事去过蒙牛,公司标语不少,给人印象最深的标语是: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这种人生态度形成了,执业态度确定了,事业经营自然会有不凡表现。牛根生曾说过,公司的命运和一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就是三民:亿万人民——消费者;千万股民——投资者、股东;百万农民——奶源提供者。只有消费者、股东、员工、银行、合作伙伴、社会均衡收益才是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受益,只有与大多数人命运关联的事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事业。

2005年1月,牛根生宣布将其个人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授予其后任的集团董事长,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牛根生懂得散财,更敢于散财。散财又是为了感恩,为了回报。感恩与回报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数年前老牛说过“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此言不虚。

近来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细节反映态度,诚敬与否的态度决定了成败。

敬业并不是宏大的理念,而是具体细微、由点滴细节积累起来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许多为人师者或领导人,经常是通过细节来判断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忠良精神的。

一位有心的父亲想勘验一下自己的三个女儿谁的责任心更强些。他坐在客厅,把家里的笤帚放倒在客厅门口,然后,他先叫大女儿,大女儿答应着走过来,看到地上的笤帚,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跨越而过,来到父亲身边。父亲摇摇头,又叫二女儿。二女儿过来时被笤帚绊了一下,也照样跨过去。叫到三女儿,她看到倒了的笤帚,犹豫了一下,也没有管。三个女儿问父亲到底有什么事,父亲叹了口气,说:我想让你们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于是他喊在厨房里的妻子过来。妻子一边答应着走过来,一边顺手弯腰扶起笤帚。父亲对女儿们说:看看你们的妈妈,她是没把自己当外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