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水的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2010-02-01 15:26
来源:商道如水 作者:佚名
“左岸”这个称谓,来源于法国巴黎。法国人习惯以塞纳河为界,把两边河岸分为“左岸”和“右岸”。左右两岸虽然只是隔了一条塞纳河,但人文风尚却是泾渭分明。

 

  “左岸”这个称谓,来源于法国巴黎。法国人习惯以塞纳河为界,把两边河岸分为“左岸”和“右岸”。左右两岸虽然只是隔了一条塞纳河,但人文风尚却是泾渭分明。巴黎人说,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学生;而在右岸,走路时小心不要踩别人的脚,因为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                                         
  孔子观水时,说到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意思是说,水流向下,随圆就方,好像遵循准则和法度。
  的确,水总是以谦卑的姿态向下流淌,随处遵循河道划定的准则而行,水涨水落依据自然季节的法度而为。这种品格,与圣人们倡导的“义”十分相合。
  “义”的繁体字为“義”:下面是“我”,上面是“羊”。我谓己,羊在古代有善祥之意;于我所表现之善祥为义;事之宜曰义,就是应该做的事情是义,天理、正路、准则、法度是义。
  我们知道,大江大河在流行过程中,沿途不断有支流汇集而入,江河得之不拒并逐渐壮大,因为,江河是支流、小溪东流入海的良好载体。同时,江河也随时在沿途释放水分,灌溉田野,补充湖泊,用自己的付出营造出良好的共生环境。在得与舍之间,水才得以实现流畅通达。
  水的这种特性,暗合孔子所说的“见得思义”之理。那么,对我们来说,“得”什么?无论财富、名位来归于我,叫“得”。而见“得”,应该想一想是否合乎义理、道义、人情、国法。合则受,不合不受。
  假如有一个让你白赚1500万元的机会,并且合理合法,你会放弃吗?
  在商场中,获取利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得”是商人必须获得的一个结果。但是,“得”是否合乎“义”却是最重要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不过,超出自己的承担能力,杀鸡取卵式的舍,也未必合乎“义”,得和舍之间还颇有意味。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凡是有人赎回了在国外做奴仆的鲁国人,国家最终要支付那笔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一直做生意,他解救了不少做奴仆的鲁国人,国家要把他花费的赎金补给他。因为子贡很有钱,所以他没有要政府的钱。当时,不少人称赞子贡,说他仗义疏财。但是孔子却对子贡提出批评。夫子说,鲁国人本来就不是很富有,国家出台政策就是为了鼓励人们不需要额外花费就可以解救鲁国人。子贡这么做,自己是做了好事,但负面影响却不得了。有一些人本来要解救人,但子贡救人都不要政府给钱,自己救人如果要政府的钱,那么跟子贡相比,境界要低很多。这样本来要救人的人,因为经济能力所迫,会因为子贡的行为而放弃救人。
  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有一次将快要淹死的乡人从水中救起。那位老乡很是感激,就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当时,有不少人批评子路的道德境界不高。但是孔子却不以为然。他说,子路救人,并接受人家的谢礼,这对鲁国人有很好的昭示作用。因为子路接受了一头牛,大家感到做好事会有好的回报,鲁国人会因此争相去做诸如救人等等的善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