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聚焦商界精英:商业的根茎是德行(一)

2010-01-27 14:34
来源:商道如水 作者: 淞泉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施恩惠于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而是安身于大家都不喜欢去的低洼之所,水的这种品格,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施恩惠于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而是安身于大家都不喜欢去的低洼之所,水的这种品格,才是最接近于道的。

孔子说:水“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是说,水遍布天下,恩惠万物,却没有私心,好像有高尚的道德;所到之处,滋润万物生长,好像有慈悲的仁爱。

地球上的科学家在对外太空的探索中,一直抱有一种热切的愿望,希望能在宇宙中找到我们人类的知音——其他星球上的生物或高级生物。但让人失望的是,迄今为止,在人类能力所及的星球上,尚未发现任何生命的迹象。判断的理由,就是那些星球上没有水的存在。

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存活的基础。水在对万物施加恩惠的时候,有因好恶或高下的差别而有选择吗?没有。普惠万物是水性的根本。高林低树、巨木微草,水都是一视同仁。当你口渴了,不论你是黄种人、白种人或黑种人,水都是你解渴的源泉。水的上善本色、普惠之德,世间无出其右。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如是说。

水所以能够长流于天下,在于其广施仁德于万物,雨水及河汛随季节而至,孜孜不倦地忠实于自己滋润万物的职责。依托持续的良善之举,方能与世间万物共生共荣。“大胜”于水而言,的确是实至名归。

由水及人,情理相通。我们发现,在商界要取得一定的成功,或一时的成功,或获取些许利润,也许有足够的智谋就可以。但是,欲获“大胜”和“长胜”,智谋是独力难撑的。真正持久的成功如同参天巨树,需要深植于泥土的根茎。商业的根茎就是德行。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李嘉诚的话道出了做一个成功商人的秘诀。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这句话,平朴,却很有味道。凡事都有个先后顺序。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一个商人。把人做好是根本,商业成功是枝末,是结果。

李嘉诚的话,透出了他的人生智慧,以及对企业、成功和为人的感悟。媒体的记者访问李嘉诚,都会问及如何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李嘉诚上述回答也基本上是标准答案。他说,尽管公司的管理流程是按照西方的,但是中国人的企业自然有中国人的精神:诚敬、懂得感恩、重视信用、富有人情味等等。中国文化的润泽、企业德行的修养是李嘉诚事业发展不竭的源泉。

李嘉诚因经营企业的卓越能力,被人称为“李超人”。他如何将商场的心得经验传授给两个儿子,很受人们关注。李嘉诚坦承,在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下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人是根本,德行是根本。好好做人是第一要务,李嘉诚有此认知,且长期恪守不渝。李嘉诚铸造了企业坚厚的根基,他更把自己的认知传给了后代。

故去的两院院士、北大方正董事局前主席王选教授的观点与李嘉诚不谋而合。他认为,做一个好人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他曾回忆起1947年他10岁上小学五年级时,老师要在班上评选一个品德好而且受同学欢迎的学生,那次王选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一定要先做一个好人。”

王选说,“什么叫好人?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

两位长者的说法,让我们想到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字:“仁”。“仁”字,左边一个“人”字旁,右边是一个“二”字。哪两个人呢?就是想到自己,想到别人。好好做人,至少要做一个好人,考虑自己与考虑别人一样多。按照中国人的德行修养标准,通常会有这样的说法,道德最完备的人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是君子,比君子的德行再低一点的人就是好人。好人,应该是成功人士包括商界人士的道德底线。

柳传志

联想的柳传志重视做人的理念在商界广为人知。

柳传志说了句名言:“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就是说,只做事,只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这样的公司长不大,只能是个小公司;而注重做人的根本,有一以贯之理念的公司,必定可以成为大公司。

实际上,柳传志和联想的理念与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清白做人、公私分明的人生境界是一脉相传的。

九十年代初期,柳谷书创建的香港中国专利公司已具备相当规模,资产已达数亿元。但柳谷书还是经常步行上班,并和柳传志的母亲住在华润大厦C座一个一房一厅的斗室里。一次柳传志去看他们,看着慈祥的父母在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厅里,忙着在地板上为自己铺褥子、垫枕头,不由得热泪盈眶。他的父亲不是一般的董事长,而是从点滴做起开创基业的公司创始人,却依然这么省俭。

柳传志认为,父亲做人的正直和清白永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回忆起父亲在“文革”期间,自己刚刚被解放,就去看望和帮助还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老朋友们,结下了许多生死之交。让柳传志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院子里的老邻居赵大妈是一个孤寡老人,家里长年帮助她。在父亲被戴着“阶级异己分子”帽子、只发50块钱生活费的情况下,还要每月依旧给她10元钱。柳传志年轻时遭遇坎坷或面临考验时,父母对他说,“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这句让柳传志刻骨铭心的话,指导着他未来数十年的人生道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