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对“私”的超越(2)

2010-03-10 10:38
来源:大道·无为 作者:薛永平
所以我们说,放弃私字,是放弃虚幻不实的谬误之见,回归对世间本质的把握,顺应宇宙混沌之大道,超越私与公对立的虚幻迷雾,从这片迷雾中超拔出来
 
所以我们说,放弃“私”字,是放弃虚幻不实的谬误之见,回归对世间本质的把握,顺应宇宙混沌之大道,超越“私”与“公”对立的虚幻迷雾,从这片迷雾中超拔出来,返朴归真地落脚在宇宙人生的本质处。这样才能合于道,同道一起运行,一切也自然都在其中了。
 
很多企业之所以很快就失败,销声匿迹,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主把“私”字看得太清楚了,不明白“私”这个东西在人世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只是一个幻觉。他们以幻为真,把自己弄颠倒了,还一厢情愿地等待着世界也跟着颠倒过来。这样颠倒着行事,努力越大,栽的跟斗越深、越重。实在是值得我们警醒。
 
我一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本
意,是用两个“私”字来表达要对“私”字实现超越。要借用“以私破私”这样的表达方式,像给我们一个楼梯一样,从它上面往上登,登入超越的境地,走出虚幻,而不可执着这个楼梯,不可执着于两个“私”字的表面。
 
如果有人从“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中仍然看到“私”的存在,比如执着于后一个
“私”字,认为后一个“私”字仍然代表着“私”的可以实现性的话,我认为,那是对经书的误解误读。
 
道理很明显,如果他是为了“成其私”,才去“无私”的话,“私”又被拿起来了,而且又被放到了一切的前面。“私”又被放到了“无私”的前面。是为了“私”才去“无私”。这样怎么可能真的“无私”呢?又怎么可能真的把“私”字放弃呢?按这种方式,永远也放下不了“私”字,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把“私”字挪到后面一点的位置。
 
这样去理解道德经书,是大错特错。这样把老子“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理解为“求私公式”,一是错读错解,二是恰恰背离大道,三是注定要被活生生的现实否决。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老子的本意应当解作对“私”的超越,这种超越不是指超越世间的某种真实事物,乃是对虚幻的超越,是对虚妄的超越。是从迷幻中回归本真。只有这样去领悟道德真经,我们才能真的有所悟,有所收获。
 
记得从报上看到过许多关于国外大企业总栽们的生活侧记,他们名声和实力都好了得,然而他们有的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有的坚持用饭盒从家里带简朴的午餐,从不挥霍浪费。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
 
因为他们很明白企业的一切都是社会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已,并没有独立的
“私”字可言。这是天道的本质。天道无私,地道无私,人间也没有真正的“私”可言。企业也没有真的可以谋求的“私”。企业只有摆脱了“私”的迷幻,才能归于大道,因为大道之中本来就没有“私”这个东西。......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