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机而变”,语出《投笔肤谈·家计第二》:“夫兵不贵分,分则力寡。兵不贵远,远则势疏。是不惟寡弱在我,而强众在敌也,虽我众,亦防敌之乘我也。苟能审视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创业者商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智慧。
1956年6月,中东战争爆发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门户苏伊士运河一度因此关闭不通。日本和西方国家在中东购买的石油不得不长途跋涉好望角,然后运回本国。这种运输模式以及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刺激了石油运输业的发展。航运公司眼见经营石油运输有利可图,竞相购进油船。石油运输业一时蜂拥群聚,成为当时世界船运业的一大奇观。
然而在挪威的卑尔根,却有一个年轻人对此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就是后来任挪威船厂协会董事长,被评为挪威1977年最佳商人的耶伯生船运公司的拥有人——阿特勒?耶伯生。当他年仅31岁的时候,老耶伯生去世,给他留下一家小船运公司。这家公司只拥有7条船,力量极其弱校其父在世时,眼见石油业佳话频传,亦不甘人后,倾力购进三条油轮,希望以此打入世界石油运输业以扩展业务。这3条油轮虽然耗费公司微薄资本的大部分,但与其他庞大的运输公司相比,毫无竞争实力可言,随时都有被别人吞并的危险。
年轻的耶伯生鉴于这种情况,在接管公司一年后宣布卖掉油船,退出竞争激烈的石油运输业。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更有一些人认为年轻的耶伯生少壮无为,不趁机大捞一把,却要退出竞争,迟早会吃大亏。
面对人们的种种评论,耶伯生依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油船适时出售,很快脱手。他利用卖船所得的钱购进了几艘散装船,这种船适于为大商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各种散装原材料。以此为资本,他与一些大商业签订了运输钢铁产品和原材料的长期合同。
他曾为此解释说,无论建设船运公司还是工业商业,都存在长期打算和短期打算两种不同做法。作为一家小公司,虽然有在投机性的商业热潮中大赚一笔的机会,但是日后却无法逃脱经济衰退的致命打击,惟有放眼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小利,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方能在险象环生的航运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973年,中东战争在对峙中再次爆发。为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产油国同时提高石油输出价格,从而导致许多石油消费国大幅度削减石油需求量。同时,北海和阿拉斯加储油区的开采使用,也使石油运输线有所改变。这些变化引起连锁反应,使世界对油轮的需求量锐减,给世界船运业带来根本性的变比,许多石油运输船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各大油船运输公司在新局势下进退维艰,一筹莫展,有的以付出重大损失为代价转入其他行业,有的则因缺乏大量的周转资金而一蹶不振,陷入破产的危机。而耶伯生这家曾经只拥有7条船的小公司,却凭借其与工业商业部门签订的长期合同,运输散装货物,盈利稳步上升,不仅安然度过航运业的危险期,而且从中逐步积累资本,使公司规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