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管理智慧:用“孔子的方式”管人(2)

2010-05-28 15:26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作者:清雅
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领导者仅仅靠惩罚的手段来管理
 
“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领导者仅仅靠惩罚的手段来管理下属的话,下属总会有人想办法钻空子,如果能以道德和礼仪来领导下属的话,那么大家就能够自动自发。孔子还指出“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好的领导者对下属任而能信、“赦小过(《论语。子路》)”,使下属能够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不同之处在于知识员工在工作中追求较强的自主性,不习惯于受人指挥和操纵。因此通过授权,给予知识员工一定的企业决策权是现代企业领导方式的重要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数企业授权结果却如同皇帝的新衣,主要原因就是领导者在大谈授权的同时,并没有改变传统仅以财务指标控制下属的方式。这种外在强加的绩效目标往往导致员工为了完成当前指标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要想使员工由外在承诺转变为内在承诺,领导者就必须改变其传统控制方式,对于员工除了财务指标这种诊断型控制之外,还要加强信仰系统、禁区系统、互动式控制系统的作用。信仰系统和禁区系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阴阳两面,告诉了员工努力方向的同时,也规定员工应该作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互动式控制系统则是通过领导与下属共同决策,达到控制的目的。高效领导者除了授权,还能使各种控制系统之间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惠而不费”的领导手段
 
孔子认为,在管理人时不可一味的用暴力强制,而要“利之”,即允许被领导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工作感兴趣,从而使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同时,孔子还提出了“惠而不费”的观点,认为最好的激励手段是使受惠者获得的利益由受惠者本人为自己生产出来,就能做到惠而不费,所以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曰》)”。
 
知识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不是体力,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因此领导者在领导手段上需要具有“双赢”意识,将知识员工的收益与企业利益紧紧捆绑起来。但今天许多领导者在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上抱着错误的观点,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领导者长期混淆人工工资率和人工成本,认为降低人工工资率就能降低人工成本,因此将减少人工工资率作为降低产品成本简单易行的方法。实际上,人工工资率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工资总额,而人工成本则要考虑生产率。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甲企业的人工工资率是乙企业的人工工资率1.5倍,甲企业的人员的工作效率是乙企业的3倍的话,那么甲企业的人工成本则是乙企业的1/2.现代企业领导者既要看到为知识员工提供各种福利、提高薪酬而导致的财务支出增加,更应看到合理的激励安排对企业知识员工积极性的激发作用,要有“惠而不费”的思想。近几年广泛推行的期权式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安排可能是孔子“惠而不费”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员管理方面最好体现。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