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诗酒风流中尽显真我
专家考证,中国的饮酒之风兴盛于东汉末年。正始年间玄学产生后,酒就开始普遍进入士人的生活。
竹林七贤和酒密切相联。他们聚会在竹林,肆意酣畅。
而在七贤中以饮酒闻名于世的,还要数刘伶。
关于刘伶的好酒,可以从这幅古画中窥见一斑。
画的作者是唐代的孙位,画名为《高逸图》,右上角的题识为宋徽宗的墨迹。最早著录于《宣和画谱》。
近人研究发现,此画所绘内容,正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画中的刘伶,正回头准备漱口,而双手仍然端着酒杯,似乎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
学者研究发现,刘伶是把酒后的玄意写入散文的第一人。
学者们认为,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文学的影响而言,则更多地表现在审美情趣上。比如中国文学崇尚高逸淡雅之美、自然之美,传神之美。都与竹林七贤密切相关。
竹林七贤中另一位以饮酒著称的人物是阮咸。
阮咸虽然在文学上没有高深的造诣,但却“妙解音律”,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
阮咸不但“妙解音律”, 还善弹琵琶。
阮咸在那个年代里发明的琵琶,一千多年来,一直给人们带来快乐。
史书记载,竹林七贤中的山涛,也是一位写文章的好手。曾著有《山涛集》,可惜今已不存。
魏晋士人思想的解放、玄学的追求、放达的行为反映到书法上,就进入到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时期。
从此,中国的书体从单一的篆隶,演化出楷、行、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其中就有竹林七贤的功绩。
他们的书法放任、洒脱、飘逸,如行云流水,鲲鹏展翅。
字如其人,透过墨迹,人们看到了他们“大人先生”式的精神境界。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评论道:“这种高超的艺术,只有晋人潇洒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
其中,嵇康的书法特别为人称道。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论说:“叔夜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若高逸之士,虽在布衣,有傲然之色。”
人们难以想象,在充满杀戮与残暴的魏晋时代,却活跃着一群超凡脱俗的士人,他们用智慧和情感,开创了深奥的玄学思潮,创作了独具魅力的文学、诗歌、书法等艺术。
他们在诗酒风流、山光水色中,去寻找生命的真我,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情。
(责任编辑:荩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