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依和而生,据和而长:老子之道促和谐

2010-09-14 10:41
来源:洛阳老子学会 作者:秩名
老子著的《道德经》一书,就明显地阐述了和谐思想。今天,我试析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启迪和借鉴。
老子之道促和谐
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崇高而又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又是治国结果。构建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合乎马列,顺乎民心,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我们党一定会实现光辉的理想,让华夏大地一片祥和,全国上下同心同德,,谱写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时代乐章,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
 
古有谚语叫“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谐社会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社会。老子著的《道德经》一书,就明显地阐述了和谐思想。今天,我试析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启迪和借鉴。
 
老子在《道德经》第35章上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下引只注章),执,即执行;大象,指大道;安者,安定;平者,太平;泰者,平安、安定,泰然自若,通泰和谐。严复在《老子评语》文中说:“安,自由也;平,平等也;泰,合群也。”又说:“使生今日,则当言平等、自由、博爱。”“博爱是一种群众的和谐幸福。”老子主张:让大道科学,行之于天下,使天下安定、太平,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安平泰是人们理想的真善美的境界,“道莅天下”(60章)让人们过着共同富裕、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美好和谐的生活。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
 
老子在《道德经》第40章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最简明、最深刻、最正确、最完整的表述。老子的“道”,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4章)“先天地生,”(25章),“道”是万物生成的动力,“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道”是化生在天地万物之中,为万物所共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句是老子辩证法规律准确的总概述,道生万物过程中,万事万物都存有阴和阳,阴阳两气互相冲突,互相激荡,对立统一,其落脚点是和,阴阳和谐是万物生成的条件,天地万物是在和谐的境界中生成。万物阴阳成和谐,和谐之中生万物,和气致祥,和气生物,和谐是万物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状态条件,是万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和谐中生成,和谐中发展,和谐中变化。阴阳相抱、相冲,成于高度和谐平衡的状态。老子又在32章中说:"天地相合,以输甘露。"天地之间,阴阳两气相合,所以天输甘露。甘露者,天地之和气也,天输甘露,泽及万物,万物在和谐境界中生成、发展,再创未来。
 
老子在《道德经》第51章上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是万物造成之枢纽,品德之根底,道施于万物是化生、畜养、生长、发育、凝结、成熟、抚养、覆荫八个方面,始万物而生,终万物而成,这是阐述道在万物生长的全过程的作用。生长万物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自居主宰,绝不贪天功为一己之功,绝不占世俗之利为一己之利,不容贬低,不容玷污,这种德是大道独有的广大深远之德,是谓玄德。高尚的品德为人生之宝。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