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水之道:善利万物而不争(2)

2010-11-19 09:59
来源:国学2010第8期 作者:葛荣晋
君子之交是超越世俗物质诱惑的心灵之交,是如水般的清淡自然,通达包容,相敬如宾。君子之交,既非交钱财、交美色,亦非交权势,而是志同道合之交
君子之交是超越世俗物质诱惑的心灵之交,是如水般的清淡自然,通达包容,相敬如宾。君子之交,既非交钱财、交美色,亦非交权势,而是志同道合之交,如管鲍之交,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等。唐代贞观年间,薛仁贵与妻子住在寒窑之中,饥寒交迫,唯有王茂生夫妇接济他。薛仁贵随唐太宗征东,因战功被封为“平辽王”。顿时,身价百倍,送重礼祝贺者络绎不绝。而他只收下王茂生夫妇送来的“美酒两坛”。打开一看,不是美酒而是清水。薛仁贵认为送清水是王茂生夫妇的一番美意。从此,薛仁贵与王茂生夫妇关系甚密。薛王两家的佳话也就流传开来。
 
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把人生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苏浚认为,应当结交的益友是在道义和学业上互相砥砺,对缺点、错误直言规劝的“畏友”;以心相交、生死与共的“密友”。不应结交的朋友是那种互相吹捧、只讲吃喝玩乐的“昵友”;以利取人、朋友遇到困难或不幸时非但不伸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的“贼友”。
 
南北朝的颜之推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交友不可不慎,择友须分类别。所以交友如水,平淡、清白、坦荡、一目了然,才能长久、稳定、安全。真朋友为道义而来,假朋友为私利而来。真朋友是一笔财富,假朋友是一个陷阱。所以在交友上,有光明大道,也有荆棘陷阱,只有抱着“交友如水”的原则,才能让朋友成为财富。
 
行善水之道 不是什么善举都对人有好处
 
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水善于滋润天地万物,普遍地施利于天地万物,却从不为自己争取利益。这是一种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崇高精神。它虽不索取,但却能从万物那里获取丰厚的回报。由于水以善行恩惠于广袤土地上的花草树木,造就了天地万物共生的优美自然环境,使天空能够及时地降雨汇聚到河流、湖泊之中,从而弥补了因空气蒸发和土地渗透而流失的水分,才能保障江河之水不会干涸、枯竭。利他即是利己,奉献即是索取。施舍即是获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道理。
 
清代画家、书法家郑板桥也深谙“为人处即为己处”的人生道理。郑板桥老家附近郝家庄有块风水宝地,其父在世时曾想购买,但因有座孤坟必须刨去,郑父认为挖掉别人的坟墓来埋自己不好,就没有买下来。而郑板桥则认为这块风水宝地价钱合理,自己不买,别人也会买走,孤坟更加不保,那还不如自己买下。那么,怎么处理孤坟呢?郑板桥说:不动它,死后还多个伴呢!给它刻块碑,让后世子孙一起烧香敬拜。至于担忧孤坟会给家里带来不幸,郑板桥认为那是迷信,况且,我们以忠厚之义对待孤坟,是在积累功德,恶风水也会变为善。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个比喻很贴切地表达了老子推崇的道德的最高境界。他强调了水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滋润世间万物,是生命存在之本;二是水集聚于低谷深壑,安心处于低微势弱之境,不与山争高峻,不与天争辽阔,不与海争深远,不与地争广博。
 
所谓最好的善举要像水一样,可见善良也是有差别的:上善若水,中善若火,下善若石。最上等的善要像水一样,恩泽万物却低调不居功。
 
中善应该是一般人也可以做到的,就是有福同享,博爱众生,助人为乐,就像有火大家一起取暖,火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这也是墨子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是孔子提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上善的不同在于,中善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利益,行有余力时才考虑利人。说中善若火,是指其显而易见并且高调而危险。比如,有的人在大街上,布施米面,周济穷人,招来阵阵赞扬,被称为“大善人”。但是,这样的善往往容易被伪善钻了空子。那么这种善有时就能助人浑水摸鱼,有时也可能把行善者拖入泥沼。就像火,救人,也害人。
 
而最下等的善,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民百姓没有多少助人的资本,不助人是情有可原的,只要不有意给别人带去麻烦和不利也就算是“善”了。下善虽不助人,但不害人。说下善若石,是指其有时反而弄巧成拙,把本质的善变为表面的不善。比如东郭先生,明明知道那是一匹狼,却滥发善心。下善就是把善行给了最不该接受善意馈赠的人。就像石,挡住了他人路,也挡住了自己的路。可见,不是什么善举都是有好处的。行如水般的上善,才是大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