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道:注重修养是做人的根本(3)
2011-05-24 09:45
为了教育培养儿子崇尚俭约的美德,司马光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其中详细列举历史上的史事以为戒。他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
为了教育培养儿子崇尚俭约的美德,司马光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其中详细列举历史上的史事以为戒。他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因此,历史上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司马光文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两句话,已经成为人们传诵的名言。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历任校书郞、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通古今和为人廉洁而称誉于世。
这里,要着重讲一下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的故事。司马光以石崇的史实来提醒儿子,是有其典型意义的。
石崇这个人聪颖,有悟性、才气,能办事,但品德低下,贪污、受贿、吃喝、嫖赌、抢掠,五毒俱全。他在出任荆州刺史时,劫掠客商,积财无数。据史书记载,石崇的财产丰饶山积,居室屋宇宏伟富丽。他的后房的姬妾就有数百人,个个穿着都是丝绸绣花的长裙拖地,戴的都是黄金翡翠等珠宝耳环首饰。他家的丝竹管弦乐队选尽了当时的名家,一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
石崇有一个与皇亲贵戚王恺等人“争豪斗富”的癖好。他经常与王恺等人以生活的奢侈、靡费比高低。王恺用蜂蜜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丝绸布做了40里长的步障,石崇就用锦缎做50里的步障与他匹敌;王恺用红色脂玉石末作涂料,石崇就用香料椒末涂抹屋内墙壁。贪财、斗富,石崇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石崇被杀时年仅52岁,连同他的母亲、兄长、妻室、子女共15人全部被杀害。有关部门在查抄石崇家产时发现,在册的水磨房有3011处,奴仆800多人,其他的珍宝财物、田产房宅不计其数。直到晋惠帝永宁元年平息赵王司马伦叛乱后,才重新下诏改用对九卿的礼仪改葬石崇,从而得到平反。
石崇因贪财而丧命的教训,印证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这句话的因果关系,和“少私寡欲”的正确性。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的私念越少、欲望越低,就能朴实俭约,看淡一切金钱名利,内心世界就能平静似水,精神境界就越高尚。这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孙中山(1866~1925)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卓绝地奋斗了40余年,功勋昭著。但他一生廉洁奉公,清正耿介,从未追求过高薪厚禄,从未给自己和亲属置办过任何家产,私谋过任何特权,真正实现并承诺了“天下为公”的誓言。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于胡汉民(广东都督)要随孙中山北上南京供职,广东都督的职位空缺。当时不少广东绅商、百姓联名举荐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任此职,并要求孙中山委任。
孙眉多年来一直扶持其弟弟的革命活动,数次捐献巨款支援起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出任广东都督一职,也无可厚非。但孙中山得知后,立即致书广东各界团体及其兄予以劝阻。孙眉听从孙中山的劝告,没有出任广东都督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