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陆九渊哲学,“六经皆我注脚”

2009-04-20 16:2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他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他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这种大气魄,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诗文录于《象山先生全集》。

“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的经典著作遭到毁灭性打击。到汉朝时,儒生们根据过去的记忆,用当时流行的隶书将儒家六经整理出来,以供人们学习。这种经书被称为“今文经书”。后来,全国各地陆续找到了一些古代儒家经书,都是用古籀文书写的,这种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书”。人们将“今文经书”和“古文经书”一对照,不禁大吃一惊:两者的不少字词有差别,有些地方甚至含意截然不同。到底谁是真品、谁是膺品?这就出现了意见冲突,有的学者主张以“今文”为准,有的学者主张以“古文”为准,双方争执了几百年,仍未扯清楚。

事实上,无论今文经还是古文经,其真实性都难免让人生疑。而且还存在文字理解的问题,对同一个字,有的人认为是这个意思,有的人认为是那个意思,争来争去,越争越有意思。这就给后学者留下了一道老大难题:古代圣人们到底说了什么?

为了弄清真相,很多人穷尽毕生精力,对古代经书进行注解,还由此产生了一门很专业的学问:训诂学。事实上,无论哪个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都必然来一点“训怙”,要不然,怎么理解经书上的话呢?有的人“皓首穷一经”,完全钻到经书里去了。其实儒家六经字数都很少,半天功夫就能读完一本,哪用得着花一生精力去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某个字、某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迷途中。

当大家都以理解经文真实含意为目标、以注解经文为能事、以偶有所获而沾沾自喜的时候,陆九渊却说出了这句石破天惊的话:“六经皆我注脚。”这种罕见的大气魄,在中国思想家中,独一无二。陆九渊一生授徒无数,却没有留下专著。有人曾劝他写书,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含意有二:

第一,以心求道,而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学者的任务是探明天地人生之道,并用之于实践,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即使将六经背得滚得烂熟,却不能明道,不能行道,跟没有学习毫无二致。为此,陆九渊还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意实学,不事空言。”

有人会问:学习六经不就是为了明道吗?陆九渊显然不同意这个观点。事实上,人们学习、理解、运用、迷信六经,是基于一个假设:六经之旨即是道。但实际上,六经某些观点也许总结出了部分社会与人生规律,某些观点却偏离了社会与人生规律。这就是说,创作六经的人未必真正明道,六经的观点也不等于道。那么,通过学习六经而明道,不是缘木求鱼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