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陆九渊的观点,一个想明道的人,应该“发明本心”,用心去体悟道的本原,而不能寄希望于六经。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崇古非今”,老是觉得古人比现代人聪明,古人的东西总是好的,是牢不可破的经典。陆九渊敢于怀疑、看轻六经,在当时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的觉醒。
第二,借助六经,为自己服务。陆九渊虽然看轻六经,但并不完全否定六经的价值。他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把六经当作明道的工具。用现代话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陆九渊是一个作风严谨的儒学大师,他说“六经皆我注脚”,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搞”经典。他为人谦和恬淡,“不求声名,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他看轻六经的地位,体现的是一种一心求道的治学态度。他曾经说:“某少而慕古,长欲穷原,不与世俗背驰而非,必将与圣贤同归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自强,谓先哲同是人,而往训岂欺我,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由这段话,我们可看到他的人生志向。
“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会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必须被动地学习老师、政府认为很好的学问。不可否定,任何学问都是有价值的,但它对于我的价值仅仅在于我喜欢它,或者我能用它为我的人生目标服务。如果我不喜欢它,又无法利用它带来好处,它对我来说就是毫无价值的。如果具备了这种理念,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高级学问的光环所迷惑,就能在任何知识、学问面前反客为主。
(编辑:晴天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