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一位哲学家,哲学是什么呢?一方面你需要对人生经验做全面的反省,建构一个系统;而另一方面呢,这种哲学运用在生活上一定能够带来快乐。
那么孟子他的思想也谈到快乐,我们今天特别谈他所提到的“三种快乐”,他认为一个人在天下称王,不见得比得上这三种快乐。
我们看看他怎么说,他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康,兄弟姐妹无灾无难,这是第一种快乐;对上无愧于天,对下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包括在内。这段话,很多人听了都觉得很奇怪。今天这种时代,谁不希望当国家的领导,谁不希望选上总统呢,但是孟子居然认为不如这三种快乐。
我们分析一下,首先我们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是什么样的快乐呢?这好像有一点狭隘,譬如说我一家人,父母现在都健康,兄弟姐妹都无灾无难。这种快乐好像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得到。
孟子为什么把它当成第一种快乐?这里就要牵涉到,孟子对人性的看法,孟子思想里面认为说,人活在世界上跟别人相处,他的情感是由近到远,慢慢推出去的,譬如说我父母都健康,年纪大了,我到外面看到老人家,就会想到他们年纪跟我父母差不多,我就愿意尊重他们,也能够关心他们;我的兄弟姐妹都平安、都没事,我在外面看到同学、同事、朋友,我就把,也把他们当成兄弟姐妹,所以这叫做渐渐进展的方式。
相反的一个人如果说他没有父亲的话呢,那看到老人家,他会觉得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如果没有兄弟姐妹的话或者兄弟姐妹不在了,他看到别人,他也会觉得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感情。
所以呢,你对别人好,不是别人的好处,不是别人受益,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譬如说我现在在车上,把座位让给一个老人家,老人家得到一个座位,我得到一个实现人性的机会,我这个人因为人性向善,我选择善去做,我做到了。我对自己就会从内在产生一种快乐,我满意我自己的作为。
因为我的要求由内而发,做到的时候快乐也由内而发,这是儒家的思想,第一点,说到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是第一种快乐。它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家庭中心主义,而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种思想,他使你的人性可以顺利发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