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修养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有压力,为什么非修养不可呢?修养到什么程度才算够呢?修养是很辛苦的事,可能带来快乐吗?孟子会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答案。
一、孟子的经验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只有一点点,我们应该设法去存养扩充,如果没有把这一点点发展开来,实践出来,那跟动物差别就不大了,所以修养是人之成人的必经之途。修养的范围很广,受教育,各种自我成长的要求,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我们不妨从孟子自己的经验说起。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宣王对他非常重视。有一个学生问孟子,现在齐王让先生来当卿相这样的大官的话,您会不会动心呢?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话,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富贵一来就沉溺于享受,贫贱一来就放弃志向,威武一来就屈服了,就是做不到不动心的要求。
现在,孟子怎么说呢?不会的,我40岁就不动心了。这里面就有意思了。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到40岁的时候没有任何迷惑,所有人间的问题孔子都可以讲出道理。孟子40岁不动心,也是对所有事情都了解了,所以不会心猿意马。
学生接着问,不动心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个比较容易;然后选择怎么跟别人来往,选择做什么事业,以什么方式来做,这个就比较难了,因为会和其他人构成某种关系。选择需要勇气,勇气培养好了,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作一个抉择,所以孟子就从培养勇气开始说。他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怎样培养勇气呢?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这两点就很可怕了,你要刺我,要戳我眼睛,我毫不在乎,一点都不逃避。不但如此,他觉得受到一点小挫折,就像在公共场所被人家鞭打一样。这个人自尊心特别强,他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他把刺杀大国君主看成刺杀平凡小民一样,对诸侯毫不畏惧,听到斥骂一定反击。北宫黝就像司马迁笔下《刺客列传》里的那些游侠,个个武功高强,一人可以敌几十人,他才有这样的魄力,才可以表现出这种勇气。这种勇气,一般人即使想做也不见得做得到。它是外发的,具有某种体格上或者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第二种,以孟施舍为例。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一样,就是说虽然我的兵力比你少很多,但是我的士气很高,心态很好,很坚定,我一定可以把你打败。孟施舍说,如果衡量敌得过才前进,考虑可以胜才交战,就说明我是害怕众多军队的人。怎么能做到必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这是第二种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比如参加考试,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成功;推销员去推销东西的时候,要相信我一定如何如何。这种办法,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信,是内敛的。
第三种,孟子是引述曾参的话来说明的。曾参对弟子说,你爱好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谈过大勇的作风。接下去的一段话,《论语》里并没有出现,我们平常都以为是孟子说的,其实是孟子转述孔子的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反省自己觉得理屈,即使面对平凡小民,我难道不害怕吗?不能说人家是个老百姓,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我就欺负他。但是,如果反省自己觉得理直,即使面对千人万人,我照样向前走去。我们平常总喜欢用后面这一半,常常觉得自己都是理直的;其实前面那一半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理亏的,或者我们开始以为自己对,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就要勇敢地认错。别人是小孩子也好,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也好,我们都要觉得惭愧,觉得害怕。这是真正的勇敢。
(责任编辑: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