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际关系,其实很尴尬,因为孔子的人际关系不是太好,他自己说一个儿子怎么对待父母亲,我做不到。为什么?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他17岁的时候母亲也过世了,所以他常常觉得遗憾没有机会孝顺。他说一个弟弟对哥哥,要去尊重他,我也做不到,因为哥哥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是过世比他早。说一个大臣对国君尽忠我也做不到,因为我没有官做。要对朋友好,我也做不到,都是朋友对我先好,我才回报他。我们说孔子四伦不及格,所以看到这样的资料,《大学》里面、《中庸》里面都有,代表孔子常常在做自我要求,你知道自己做不到就有希望,你认为自己做到了,你反而可能陷入一种自以为是的困境。
我以前念书念到《论语》有一句话,这句话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用白话来说:“德行没有好好修行,学问没有好好研究,有不对的事没有立刻改过,看到好的事情不能跟着去做,这是我的忧虑。”孔子实在是不太理想,一天到晚想德行没有修养好,但是就是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做好,你就正在努力上进之中,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孔子很多地方所说的话,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他从来不觉得生命有限制。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如果活到80岁一定有更高的境界,这是孔子。
我们以前念书不喜欢他,因为教科书要背,我记得女儿念高一的时候,开学不久就跟我抱怨说:“孔子、孟子怎么那么喜欢讲话,一讲话我们就要背。”但是背有用也不错,背了没有什么用,要考试。凡是要考试的东西都有压力,一旦考完试之后就赶快忘记,没有人喜欢它。我也一样,但是我念大学第一志愿报哲学系,哲学就要念中国方面的东西,那个时候才有机会去思考孔子这个人,我提到他父亲很早过世,其实孔子的家世真的很可怜,他的爸爸是一位大力士,很勇敢,一个人可以率领三百人进入城里,发现是陷阱,别人让你先冲进来,把城门关起来,然后加以歼灭。他爸爸发现了,就把城门顶住,让其他人逃走。一个人可以把城门顶住,真是一个勇士啊。但是他第一次结婚生了九个女儿。古时候也不知道节育不能怪他们,这是自然的现象,但是古时候一定希望有一个儿子,才可以祭拜祖先,这是一个基本社会观念。所以他爸爸第二次结婚生了一个儿子,有儿子了之后,这个儿子有点残障,所以他爸爸六十几岁的时候第三次遇到孔子母亲,孔子的母亲才十七八岁,是老少辈,并且没有经过正常的结婚手续,孔子3岁爸爸过世,爸爸出殡的时候他和妈妈被排除在外,他跟着妈妈回了娘家,最后成为单亲家庭。孔子长大了,并没有变坏,反而从小受苦受难,开发了他所有的潜能,他最大的特色是15岁立志求学。很多人说15岁立志求学太逊了吧,我是6岁求学,但是我们是被迫的,孔子一辈子都在学习。
我自己从什么时候崇拜孔子呢?看到他讲一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在大学教书快30年了,很惭愧,“学就厌,教就倦。”一开学就希望放假,台湾常常有台风,真是一个福音,台风一放假老师比学生还兴奋,表面还要很镇静,说很不幸要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