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孟子智慧:谁有资格当老师(3)

2009-07-21 16:29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做到这一步以后,还有别的方法。孟子在好多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有一段话阐述得比较完整,是这么说的:君子依?正确方法深入研究,就是希望可

做到这一步以后,还有别的方法。孟子在好多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过,有一段话阐述得比较完整,是这么说的:”君子依?正确方法深入研究,就是希望可以自己领悟道理。自己领悟道理,就可以安稳地守住它;安稳地守住它,所受的启发就会深刻;所受的启发深刻,运用在哪一方面都可以回溯本源。所以君子希望可以自己领悟道理。”我这是用白话把孟子的意思说出来,不免啰啰嗦嗦,孟子的原文讲得既优美又简练。其中有一句话是”取之左右逢其原”,今天称为左右逢源。孟子是语言高手,他把我们的汉语讲得既精彩又动听,今天习用的不少成语,就是从《孟子》里来的,除了左右逢源,还有明察秋毫、揠(yà)苗助长、±水车薪等等。

总结一下孟子这段话,该如何读书呢?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心得,有了心得你才会去执著地坚持它、实践它。如果没有弄懂,没有真正地觉悟、了解的话,为什么要去做呢?这种自我修炼,蕴?了各种挑战在里面,需要我们去下功夫,对学问真正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后,再设法加以实践。

学生要努力,老师也要用功。我教书三十年了,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曾给自己写过一个座右铭,说当老师要比学生更用功,否则教几年书就没有什么材料再发挥了,这也是从《孟子》中学来的。

第二,要开拓心胸。在这一方面,孟子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生动,他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尽心上》)。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为什么?登得高望得远,心胸、眼界都不同了。等到登上泰山呢?觉得天下都变小了。接下去的话更有意思:”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就不会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不会被别的言论吸引了。孟子实际上在讲他自己呢:我在潜心学习孔子创立的学说,但是很可惜,生得太晚了,不能做孔子的学生,只能私底下把有关孔子的材料找来好好地研究,也就是私淑孔子。事实上,孟子的确说过:”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孟子觉得,这也算是在圣人门下学习过,所以其他各种理论、言论都不值一提,我在圣人门下学过了,我看过大海了,这些河流算什么!孟子以此来说明,老师和学生都一样,要开拓心胸和眼界。

第三,再进一步,要知行配合。知识跟行动配合,才有可能去验证我们所了解的是否正确。孟子说:”自己不走正道,妻子儿女也不会走正道;不依正道去使唤别人,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动。”古代家庭以男性为主,言行具有示范作用,就是所谓的”身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以身作则。可见,孟子很强调知跟行要配合。知行配合,是后来儒家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都知道,儒家也受到很多批判,后面的墨家、道家,对儒家都有批判。其中最严重的一点是说,你们儒家讲仁义讲得好,但是你们自己做到了吗?《庄子》里面就有批评儒家的话,说你们说得很好,但是做不到,变成了假仁假义,不仁不义。这其实是冤枉的,因为儒家思想最强调真诚,就是说,我做的任何事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为什么要受教育呢,为什么要学习礼仪、法律等各种规范呢?这是因为我有真实的情感要表达,而这些规范给我提供一种表达的方式。如果只剩下表达方式而没有真诚的情感,那就是虚伪。儒家最反对虚伪,最后却反而被人质疑,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儒家提到老师,一定要讲知行配合。
(责任编辑:深思)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