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大学》中的政治智慧(3)

2009-07-21 17:02
来源:一元一 作者: 余翔林
今天重读《大学》,除被它博大的政治智慧所折服外,对《大学》中几个重要的伦理思想的论述也受益匪浅。如《大学》中把“诚意”与苟子讲的“慎独”

今天重读《大学》,除被它博大的政治智慧所折服外,对《大学》中几个重要的伦理思想的论述也受益匪浅。如《大学》中把“诚意”与苟子讲的“慎独”联系起来,“诚意”有诚实明理之意,加上“慎独”后是讲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心无邪”谨守道德原则。“慎独”是对人道德的真正考验,能做到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要时时处处战胜自我,坦其心迹,诚心守仁。小人则不然,《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意思是小人在独处时做坏事,无所不为,看到有道德的君子时,就把做坏事的行为掩藏起来,装出做好事的样子。……,其实这种伪善而不诚实的人,君子是一眼就可看透的,因为掩藏得再好,内心的思想也一定会表露出来。所以“君子要慎其独也”。

笔者认为真正品德高尚的君子,不是在众人视目之中表现其品德的,而是在无人独处时战胜邪念,表现出光辉的人格。

《大学》中还有一段对“德”与“财”关系的精辟论述,在今日,更富有启发。文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意思是说在治理国家中道德是根本,财货是末节,如果轻视精神,只重物质,民众就会为财富争斗,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里,人民就会离去,财富如果分给千家万户,国家才有凝聚力,人民才拥护,社会就稳定了。所以国家要倡导正确的义利关系。当然,《大学》中讲的德、财关系是突出了“德”,而贬抑了“财”,是形而上学的,缺乏辩证思维,但仍体现了儒学在“义利”观上的一贯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道德高尚的人仍要“义以为上”,反对非劳而获的“不义之财”,即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

《大学》中的政治智慧是很了不起的,孙中山先生说:“《大学》中所说的……那一段话(即八条目),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国外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没有说出,这是我们政治哲学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保存的”。孙先生的评述精确深刻,值得常思。

记得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成为中国文化中历千年之久的美谈。笔者则认为赵普的话是表示谦和的戏说,因为《论语》只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行为的原理,而《大学》则是儒家治国安邦政治哲学的纲领,它们在历史上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以《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的确博大精深,学之无尽。

(责任编辑:深思)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