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是尧、舜、文、武之道,到了孔老夫子,说集其大成,也就是说达到最究竟圆满的程度,所以我们通常对孔老夫子称为“至圣”。那么,孔老夫子自己究竟是怎么看的,可以说就是这个《孝经》;平常我们说《诗》《书》、《易》、《礼》、《春秋》,那这是就前人(孔老夫子以前的)删订而已,这样,把它订正、删改;《孝经》,那完完全全是孔老夫子教诫弟子的。那麽谁是受教的人呢?曾子。像孔老夫子的门下,真正能够最得孔夫子心传的是颜渊,很不幸,颜渊死得很早,所以后来真正能够传孔门心法的,流诸于后世的是曾子。所以这个也可以说,孔老夫子最精要地告诉我们的内涵。
现在我们来学《孝经》,以我个人来说,我可以跟各位同学来一起摸象。圣人的真正意思,我们很难真正地摸索得到,不要说我们现在过了很长一段时候,即使我们能够亲自承受孔圣人,也不一定懂。我们只要看一看那个《论语》就知道了。孔子的弟子,跟他学过的有三千人,所谓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就是以现在这个时候,一个老师要教出三千个学生来,这个可能很小、很小,何况古代!现在交通好方便,要到那里就到那里,各式各样的设备非常方便,人又多,有学校,聚起来方便。那时候不是啊,人很少,交通工具只有马、马拉的车,就是这样。所以有这么多人跟他学,这谈何容易!可想而知,孔老夫子的伟大,教出来这么多学生,但真正被孔子所承认、赞许的,换句话说,真正懂得孔子的只有一个人─颜渊。从这个地方看起来,说我们现在几十个人,如果跟着孔子学,就能懂了吗?这颜渊是闻一知十,问孔老夫子一个问题,孔子一讲,他对所问的问题的很深很广的东西都懂了。那我们现在讲了个半天,还是脑筋一片模糊,所以说,到了现在再传了这么久,我们真正要了解孔圣人的心法,非常难。但是我们如果很有心地、依稀彷彿地愿意去摸索,即使摸不中,只要肯走下去,那一定会有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