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儒学智慧 >

儒家文化之精奥(二):忧国,忧民,忧天下 (2)

2009-07-28 11:25
来源:一元一 作者:王文元
孟子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但孟子不主张等待王者:待文王而后者, 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孟子》) 。 孟子还提出了“舍生取义”

孟子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但孟子不主张等待王者:待文王而后者, 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孟子》) 。

孟子还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最高道德诉求: 孟子曰: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认为, 举凡做大事者, 必然事先受到老天的种种关照: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 。

无独有偶,耶稣也有类似思想:

你们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 那门是宽的, 路是大的, 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 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马太福音》) 。有一个人问耶稣:“主啊,得救的人少吗?”耶稣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都是不能”(《圣经•路加福音》) 。

孟耶所言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迁阐释过坎坷与功业的关系: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张载将中国士大夫的使命总括为: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柳宗元被贬谪,每贬到一处,都悉心观察那里的风土人情,写出一篇篇优秀游记,流传至今。

苏东坡一生坎坷, 多次被贬谪, 其中一次还险些丧命。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不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 而且在杭州的任上还造福于民, 修了“苏堤”, 其堤至今犹存。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

中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一个文人, 品质再恶, 还是要保守文人底线。士大夫共同遵守的“道”往往比个人恩怨更重要。王勃与阎伯屿因文转嗔为喜就是明证。滕王阁遗址,在今南昌市,面临赣江。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兴建此阁, 故名滕王阁。唐高宗李治时, 洪州府都督阎伯屿,重新加以修缮。秋日,阎都督在阁上欢宴宾僚,以显示其政德。当时王勃到交趾(今两广一带) 省亲,路经此地,参加了这次盛会。那时宴会上风行饮酒赋诗(或作文) 。阎都督之婿孟某,事先已暗中将文章作好,佯作即兴。王勃知道后佛然作色,遂当众起草这篇序。据《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当时才十四岁。阎都督开始认为一介孺子,无足轻重,所以脸有愠色,王勃开头两句,阎都督认为老生常谈, 再听下去, 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 颇为震惊, 赞叹道:此天才也,当垂不朽矣! 俟王勃读毕, 举座哗然, 尽欢而散。

文人遭际再险恶,仍保持日月无私照的襟怀。前辈名分再高, 也是见才则喜, 如欧阳修对暂露头角的苏东坡是也。如果没有一个共同志向与使命不会产生这些佳话。

孔子赋予士大夫以“志”的理念。“志”是需要固守的, 正如孔子所说: 三军可夺取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可以托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论语》) 。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