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孝悌是立足之道,做人之本,一个人不懂孝道之义,不懂孝悌之礼,会为世人不耻。因此,在千古之训中,圣人曾把孝悌奉为万善之首,三字经上说:“首孝悌,次谨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约束和规范人们的举止行为,三字经中也为后人树立了孝悌的榜样与楷模,“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在千百年来也教育和影响了许多人。但也影响不了所有的人,如今琢磨起这个千年古训,虽然它对人伦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点陈旧与愚腐。
古代的黄香在寒冷的冬天,为了不让父母睡凉被窝,自己先脱衣为父母暖被,孔融在四岁时与哥哥一起分梨吃,因为自己年龄小,把一个大个的梨让给哥哥,认为哥哥大应该吃个大梨。因而被古人传为佳话。因为象黄香与孔融这样年幼孩子的举动,一般孩子做不到,才被圣人赞扬并推崇为楷模,从而教育人们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虽然这是个小事,但正常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一般的情况,在寒冷的冬天,怕孩子受凉,总是大人们先钻被窝,暖热了才让孩子们进被窝,这是正常的现象,慈善的父母不会让年幼的孩子为自己暖被窝,而不懂事的孩子因为被窝凉而会哭闹着不脱衣服,黄香九岁懂得孝道,主动为父母暖席,也是稀有的,才被圣人推崇和后人效法,如果说起尊老爱幼,这黄香九岁为父母暖被窝也未必值得提倡,也许古时候,人们的观念所致,妇女四十岁还生孩子,当孩子九岁时,母亲已年愈半百,为父母暖被也说得过去,因为古时候人活七十古来稀,五十多岁的妇女也算得上老年人,孩子为母亲暖个被窝也属孝心,但做为九岁的孩子,为父母温席,大人们也有点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