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诸侯位高,然而高则易倾倒,这是危险。诸侯就像容器那样全盛满了,但是满则易溢,这也是一种危险。如何才能“不危”?如何才能“不溢”?这办法就是“在上不骄”,“制节谨度”。 孔子针对诸侯的特殊情况,指出他们的孝道:一诸侯虽贵在众人之上,而要做到不骄傲,那么就虽居高位而没有危险。控制并节约费用,谨慎礼仪法度,那么就虽盈满而不溢出。
居高位而没有危险,那是用来长久地守住高贵的方法。盈满而不溢出,那是用来长久地守住富有的方法。诸侯要让富与贵不离开自身,这样才能保守着自己的诸侯国,才能协和自己的民众。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诸侯自己能够长期守住富与贵,那么也就能长久地作为社稷的主人,而民众也获得和平;反之守不住福贵的话,那只能作一个短命的社稷之主。
然而,作为诸侯这一级别的人行孝道,他当然有其共同的地方便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但是还有自己的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富贵,从而长为国家社稷之主,能常祭祀社稷,造福于一国之民众,让他们过上祥和的生活。
身居高位者,仍然可以从孔子那里汲取有益的忠告和戒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一些人看来,不就是让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活泼泼的现代人处于左也不是,右也不行之中,再回到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吗?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把经典误读了、死读了。此警句的深刻,是在于当一个人自动地自觉地遵行戒律,处处警惕,步步小心,那么反而会获得一种更高的、更长久的自由和潇洒。这是一种智慧的、必不可少的、心灵的自我管理与行为的自我管理,使得人心不荒芜、贪欲不疯长、禁条不触犯、行为循法度。
每年大量的媒体报道,让人们看到现代的高官、大企业家等等,不知道已有多少人,因屡屡漠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训言,其结果也屡屡跌入深渊、陷于冰窟之中。
有些高官、大企业家等等,在家庭里也不失为是孝子,但是最终却因为腐败等种种罪行,或纷纷落马,或锒铛入狱,或身败名裂,或家破人亡。如果按照孔子的理念来看,那已经不能算是孝了。因为在那个档次上的人,与一般平头百姓的孝已经有些不同了,除了共性孝亲悌友外,还有特殊的内涵。如果取其核心理念,把孔子的理念转换到今天来说,那也许就是保住自己的名声,并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来,这才是这一个档次上的孝的内涵。
“在上不骄”、“制节谨度”,则能够“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现代人若能细细掂量一下,慢慢咀嚼一番,或许会从无味到有味,从少滋味到有滋有味,进而再到美滋美味。这时候更会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经典的智慧,什么叫孔子的智慧了!
(责任编辑:大成至圣)